海南:打造生态环境“高颜值”名片
2022年06月05日 14:31 来源:海南日报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的日落风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海南省围绕今年环境日主题,结合“禁塑”“六水共治”等领域工作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本报今日推出“关注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通过一根吸管、一株珊瑚、一条河流的故事,展现海南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举措,打造生态环境“高颜值”名片。

  从纸吸管到PLA吸管,“禁塑”后塑料吸管替代品的选择有哪些?

  一根吸管的蜕变

  ■ 本报记者 周晓梦

  “来一杯多肉葡提,一杯山楂草莓……”订单一来,就该轮到我上场了。我是一根吸管,点奶茶、喝饮料,少不了我。自从海南“禁塑”以后,一根小小吸管发生了不少变化。

  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首批“禁塑”名单正式实施,含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袋类、餐饮具类,包括购物袋、日用塑料袋、碟、盘、饮料杯(含盖)、吸管等制品,被列上其中。

  那一段时间,我们纸吸管似乎迎来了春天,由于加工生产技术较成熟、质量也较稳定、成本相对不高,市场上的餐饮店大多选择我作为最初的替代品,部分奶茶店还会在平台上提示顾客:响应环保号召,使用纸吸管。

  但不久之后,我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奶茶还没喝完,纸吸管就被泡软了”“粘嘴还有异味”“用来喝碳酸饮料会溢出泡沫”……我明白,这些吐槽,是因为我缺点明显、使用体验不佳而引发的。

  作为塑料吸管的替代品,几乎与我同时“上岗”的还有PLA吸管。这洋气的名字,其实就是指生物基聚乳酸吸管。

  从使用感受方面看,PLA吸管表现优异,它韧性高、抗冲击性强,泡在饮料里也不会变软,大家对它的评价不错。但它有个缺点,怕烫,耐高温的程度有限。所以,它也遇到了像我一样的职业发展“瓶颈”——如何更好地提升自身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和我不一样的是,PLA吸管属于新型可降解塑料,它是由玉米等可再生的植物资源提炼出的淀粉原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

  有研究人员给我这位“新同事”做过测试,在实验室条件下,它可以在18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完全降解,最终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一根塑料吸管的分解,则需要上百年时间。

  不止是塑料吸管,在人类生活中,使用后被废弃的塑料,有79%进入到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这部分塑料形成塑料污染。这些进入到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经过漫长时间,在自然环境作用下会破碎成小于5毫米的碎片,即微塑料。微塑料或被动物摄食、或进入海洋环境、或污染土壤水质等等,最终影响生态及人类健康。

  如此说来,我们整个替代品“家族”都是有“使命任务”在身的,我们是为减少塑料污染而来。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就需要具备绿色、环保、可降解、便于使用的基本“职业技能”。

  “禁塑”以来,海南新建和转型塑料企业17家,满足了岛内对禁塑替代品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我的PLA吸管“同事”中,就有不少产自于海南本地的加工生产企业。

  “禁塑”以后,我们这一行出现不少新面孔,像竹制吸管、咖啡渣吸管。我们更建议大家,如非必要,可以少用一次性吸管,无论是纸的还是塑料的。(本报海口6月4日讯)

  万宁乌场一级渔港为珊瑚迁“新家”

  一株珊瑚的重生

  ■ 本报记者 张惠宁

  哈喽!到访万宁乌场港的游客,我是一株鹿角珊瑚,我正在海里的“新家”向你问好。

  我知道你到乌场港来,可能是慕名而来,想买些本地的海鲜,但现在到访乌场港,你可以看到一个数公里长的宏大的施工场面,这里正在进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万宁乌场一级渔港建设。

  这个工程投资超过8亿元,将要在老渔港两侧分别新建起一条长1200多米南防波堤和一条将近600米的西防波堤,这两条防波堤将形成环抱,构建一个水域面积达75公顷、安全的新渔港,为这里的渔船安个新家。届时还要在新港池内新建起20个公益性码头和一批相关辅助性建筑和市政工程设施,形成一个集渔业生产服务、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今天,我就来和你们讲讲,万宁乌场一级渔港项目为我们迁“新家”的故事。

  建渔港,给珊瑚搬家

  如果你有机会坐上渔船在乌场这片海域转一转,你会很快在海面上看到一座漂亮的灯塔,灯塔下的海域,就是我的“老家”,他有个名字叫“大担石”。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和我的祖祖辈辈们,过去一直在“大担石”的水下生活,那是一片非常清澈的海域,让对水质极为敏感的我们,倍感舒适。我们喜欢呆在浅海吸收阳光,尽情伸展着我们身体的“枝条”;我们太快乐了,成群结队地生长,形成了连片的珊瑚礁,如果你能在水下见到我们,也会惊叹于我们的绚丽。

  万宁的海,总是与山相伴。与我们的家这片海日夜相伴的两座山岭——吉岭和大岭,大岭伸向海洋形成屏障,吉岭紧贴大岭,两岭之间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海域,这就是乌场老渔港的地理成因,借着这两座山岭的庇护,渔家人将船停靠于此,外出捕鱼,上岸就地销售。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渔港。我们头顶的灯塔见证了渔家人的辛勤。

  但是这片开敞性的港湾,难以经受台风的侵袭。每当台风来袭,渔家人生命和财产都倍受考验,找不到安全的避风海域。后来,为了防汛,渔民们只能将渔船一一吊上岸来避风。

  许多年来,省里一直想扩建渔港,因为乌场港正好位于海南东部海岸线的中点,海南建设自贸港,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把万宁乌场老渔港扩建成一级渔港,成为全省三大渔港之一,势在必行。这既是保障渔民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海南面对未来发展的“希望工程”。

  可是,在万宁造新渔港,就意味着我们的“老家”将要受影响,我们也极有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不过,不用我们担心,在一级渔港动工之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就潜水到我们家的这片海域,反复地观察我们,考虑给我们造新家、迁新居。

  科研人员在距离我们老家2公里以外的甘蔗岛海域,发现这里的水质为Ⅰ类水,也住着成群的我们的同族,科研人员决定把我们迁移到那里安家生活。

  8个月后,珊瑚获得新生

  给我们搬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家族人太多了,算起来足足有5000口之多。而且我们身体底部深深扎进礁盘上,他们得潜水下来,用凿子和锤子把我们从礁盘上敲下,再尽快把我们送抵新家,如果离开海水久了,我们就会死去。把我们敲下来的时候,不可避免会产生碎体,还要保障这些碎体的成活,才算是完成任务。

  我们大家族的搬家足足用了23天。我是第一拨搬家的,那一天是2021年9月12日。科研人员把我从礁盘下取下后,迅速地将我搬到活水舱里运往甘蔗岛水下,因为我块头比较大,我被整个的放到了甘蔗岛水下的礁盘上。我身上断落下来的“枝条”和“碎片”,科研人员也捡了起来,一起运往甘蔗岛。

  我看到他们把我们身体掉下来的“断枝”放入了他们先前投入到水下的“人工礁体”上,将“枝条”固定在上面。他们足足投入了400个这样的人工礁体。他们把这个叫做“珊瑚断枝的底播移植”。

  对于那些更小的碎片,他们视为珊瑚种苗,把这些种苗放入到了同样先前投入到海里的框架形苗圃上。水下放了20个这样的框架。我知道他们爱意深远,是希望我们每一个断枝,每一块碎片,都能获得新生。

  8个月过去了,在新家,我们果真获得了新生。我们家族90%以上的成员,在新家都活得好好的。科研人员定期下潜来看望我们,看到无论是在苗圃里的,还是在人工礁体上,亦或就在新的珊瑚礁盘上,我们都在快乐生长,他们欣喜地上岸汇报情况。看,阳光下, 我们伸展着“枝条”,多么惬意和美丽。

  而经过8个月的施工,乌场港新建的南防波堤和西防波堤合抱在即,渔港呈现出恢宏的新面貌,今年乌场港的渔船将可以安心在港内度汛了。

  看到这一切,我们也很开心。这也就是我想跟你分享的故事。

  (本报万城6月4日电)

  海口美舍河水质变好了

  一条河流的逆袭

6月4日,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莲花盛开。

  ■ 本报记者 习霁鸿

  好汉也提当年勇!尤其是当我从孬汉又变回好汉之后,我更愿意跟大伙儿说说我的“变形记”。

  想不到吧,一条河也需要洗澡。

  其实,我年轻时,水清岸绿,人们总爱到我怀里洗澡、游泳。尤其是端午节,老老少少都来“洗龙水”,图个平安健康的好寓意。像是世代住在琼山区迈瀛村的李列山,他小时候年年都来,每回都玩得不亦乐乎。看到大家快乐,我也特别高兴。

  随着城市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海口快速发展,分布在我两侧的企业把污水直排进来。慢慢地,我变脏了、臭了,身体里游动着的不再是肥鱼鲜虾,而是各种垃圾。我从海口“母亲河”沦落成了生态“负资产”。

  再也没人到我怀里洗澡。李列山也不跟我玩了,看到我,他都捂着鼻子走。

  好在政府部门没有放弃我。2016年开始,他们组织人员为我洗澡。那年5月,海口启动了针对我的综合治理工程。与过去治水注重防洪排涝不同,这个工程把修复我和城市设计融为一体,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多元系统水环境提升战略,打破了传统“三面光”模式(河道、渠道在底坪和两侧立面均用水泥砂浆浇筑),退堤还河、退塘还湿,对河道两侧绿线范围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起健康多样的水生态系统和蓝绿交织的滨水空间。

  其实,这些专业术语,都是专家们来调研的时候,我偷听到的。我只是一条河,不懂那些“高大上”的词。

  但我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我从浑浊恢复了清澈,鱼儿们又回来了,植物又长出来了,就连有着“水质监测员”之称的水菜花都被移植了过来。再往我的左右看看,两侧的黄土空地都变身成了湿地公园,水草丰美,蝴蝶翩跹。

  我逆袭成功了!甚至比初始版本还要更好。我的老朋友张新生用相机为我记录了这一路的点点滴滴,不信的话,你可以问他。

  想到这里,我难抑雀跃的心情,一路唱着歌,肆意奔流向前。那“哗啦啦”的声音,就是我的歌声。

  看到我活过来了,市民游客又愿意来看我了。我每天在他们脚边流淌,听他们说话,看他们跳舞、打太极。李列山也回来了,还常常带着他的小孙子一起来散步。

  今年,经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公布,全国共11条河流上榜,我也名列其中呢。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大伙儿都能继续爱护我、呵护我,留住我的健康与风姿。我也乐意继续当好海口人民的“母亲河”,为椰城缤纷多彩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抹绿。

  (本报海口6月4日讯)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