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青年志愿者:自制工具"小药箱" 破解"速度慢"难题
2022年08月17日 11:16  来源:天涯同舟

  伴随着“哗啦”一声响,志愿者王艳斜背在身旁的“小药箱”中间裂开了一个大洞,采样管、棉签、封口袋等采样用品散落了一地。“小药箱”是志愿者王艳和陈元谋自制的一次性“工具箱”,用来盛装采样管等采样物品。队友陈元谋走了过来,边捡东西边说“艳姐,别折腾了,还是用塑料袋吧,虽然慢一点,但是结实啊!”王艳心里一百个不服气,说道:“别灰心啊,元谋,一个小药箱而已,我们俩人一起还搞不定吗?这个是1.0版本,我们继续升级改造,一定可以做出耐用的2.0版本。”

  近日,三亚疫情处于高位波动期,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省委统战部24名干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主动报名成为支援三亚的抗疫志愿者,8月7日,第一批12名志愿者到位,王艳、陈元谋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红旗街社区协助做好核酸采样、秩序维护、物资配送等工作。王艳等志愿者们坚决贯彻落实苗延红同志提出要在抗疫一线锤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示,发挥统战干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破解抗疫一线难题。

  两人第一次入户上门采样,看到同行的志愿者每人都背个“大黄包”,社区工作人员也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原来,在抗疫一线,上门采样的志愿者,不仅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还要随身携带采样管、棉签和封口袋等采样用品近300件。由于没有现成的一次性“工具箱”,多数志愿者就只能自力更生,找来塑料袋,用棉线固定斜背在身上,就成了“大黄包”。很快他俩就发现了问题:“大黄包”开口小,视野狭窄,寻找和拿取物品速度很慢,非常影响工作效率。

  王艳和陈元谋他俩经过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尝试,决定用废弃的试管箱改造。在试管箱的两侧各开两个洞,加两根绳子,就成了1.0版本的“小药箱”。

  第一次的失败没有打败王艳。经过她耐心细致地劝导,陈元谋终于答应再试试。针对“小药箱”底部容易裂口的问题,他们反复试验,通过在箱体底部用胶带、塑料袋双层加固的方式,终于制作出了坚固、实用的2.0版本的“小药箱”。不仅解放双手,坚固耐用,还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吸引了其他志愿者纷纷效仿。个别志愿者还继续升级改造出了3.0版本,即在“小药箱”上加上时尚品牌的logo。背着LV、耐克等标志的“小药箱”已经成了疫情一线的新时尚。

  使用了2.0版本的“小药箱”后,他们的采样速度大大提高,半天采样量达到300多人次。群众们不用排队等待,也满意地笑了。“你们辛苦了!”,听到群众的认可,背着自制的“小药箱”,他们的心里甜滋滋的。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