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南省委统战部青年志愿服务队陈敦轩抗疫故事
2022年08月24日 14:53  来源:天涯同舟

  “做有意义的事情,虽平凡无奇,坦然无愧于心足矣!”

  八月初,三亚疫情告急!消息传来,省委统战部侨务一处一级主任科员陈敦轩每天关注着三亚疫情的发展。得知省里正准备派出省直机关第一批青年志愿服务队支援三亚抗疫工作时,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和曾服役15年的退役军人,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请缨,成为12名队员之一。出征前,他默默拿出随身携带的党徽放在手心,拍下党徽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

  他们所支援的天涯区红旗街社区是三亚人员密度大、流动最多的社区之一。作为本次疫情高风险社区,有多个中高风险封控区域,个别街道更是防疫的重中之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省委统战部志愿服务队的加入,有效缓解了红旗街社区一线战疫工作压力。队员们始终牢记肩负的责任使命,逆势前行,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刚到社区的第一天,志愿服务队就被安排到各个核酸采集点维持秩序管控工作。陈敦轩与同是“军转”的袁洪果被安排到椰风巷采集点,这是社区人口及建筑密度最集中的街道之一,也是本轮社区出现病例最多,传播风险最大的街道。两人做好防护工作,便手拿扩音器,分站在狭长巷子两侧。不时提醒居民保持距离,戴好口罩,有序排队,站在采集点附近,为每一名采集完的居民喷酒精消杀。顶着近40度的高温,两人在烈日下暴晒了近5个小时,隔离服下的衣服早就已经湿透。

  随着抗疫工作的推进,志愿服务队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包括核酸试管转运、转运病例、粘贴试管码签(分袋)、秩序维护、核酸点及入户信息采集、物资发放运输、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等。陈敦轩和“战友”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行在各个核酸检测点、各个封控区、楼、点,有时还要上门采集被隔离密接风险人员的信息。陈敦轩的姆指因深夜赶拆帐篷时,不慎被划开一道深深的血口。他简单贴上两片止血贴,便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可当他工作结束后进行消杀时,酒精沾到创口,就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他却咬咬牙笑着对战友们说,“正好,当打强心针提神了”。

  每当有任务来时,陈敦轩和他的“战友”们总是争先恐后报名,“让我来”“让我去“让我上”已经成了志愿服务队的常态。8月22日晚上8点,领队粟越接到社区电话,要求派遣3名同志作为押车员,转运100名群众到琼海进行隔离。消息在群里一经发布,队员们便纷纷“请战”。因为前晚刚完成一次长达十余个小时的转运任务,陈敦轩被分配到了预备组。可是看到“战友”们赶去现场,他也坐不住了,做好了随时顶替“上阵”的准备。突然,他感到脑袋一阵眩晕,差点摔倒在地上,然后“哇哇”地吐了起来。此时,他的脸色已经是一片惨白。随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在打吊瓶的时候还在惦记着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刚到红旗街社区,陈敦轩便留心拍摄大家工作时候的照片和视频,利用休息时间编辑了短视频《海南省委统战部首批志愿服务队支援三亚抗疫工作实地掠影》,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与此同时,他还仔细观察每天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数十条针对性意见建议,成为了队员们的“好大哥”。但队员们都不知道的是,陈敦轩积极向上的背后,内心却饱受煎熬。就在他支援三亚抗疫期间,父亲因重病住进了医院,爱人又因疫情管控原因未能赴医院陪护。还是处长刘光新得知消息后,赶去医院看望慰问老人,请专科专家第一时间为老人会诊治疗,才让他一颗揪着的心放了下来。

  “虽然感觉有时高强度无睡眠持续作战让身体都‘酥’了,但是当我看到指挥部墙上鲜红的‘为人民服务’的几个大字,我就备受鼓舞,精神愈加振奋。对于一名党员来说,理想信念就是最好的动力。”陈敦轩说道。

  (作者:于航)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