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澄迈—正文 分享
澄迈以更大力度纾堵点、解难题 推动“一手打伞、一手干活”
2022年09月06日 15:57  来源:海南日报

  澄迈以更大力度纾堵点、解难题,推动“一手打伞、一手干活”

  又闻厂区马达轰鸣

  ■ 本报记者 高懿 彭青林

  经澄迈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从9月5日起,解除该县老城镇低风险区临时静态管理。与此同时,身处老城经济开发区的众多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迅速进入恢复生产轨道。

  如何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走稳复工复产之路?记者对澄迈复工复产中的部分企业进行了探访。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在生产、运输、经营以及职工用餐、通勤等方面杜绝隐患,就能动态地找到“一手打伞、一手干活”的平衡点。

  畅通物流保产保供:

  严格闭环管理确保稳复产

  9月5日中午,一辆载有4000箱饮品的货车缓缓驶出位于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开往海口。

  此轮疫情发生正值夏季,炎热的天气成为抗疫工作一大考验,而该公司主要承担了饮用水、饮料等防暑物资的保供任务。

  “保供物资在老城经济开发区的帮助下,开具货运车辆通行证,并经过澄迈有关部门的协调,畅通物资运输道路,将饮品送往我省各地。”海南顶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景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一边忙生产、一边稳保供,虽在8月25日因疫情防控需要暂时停产,但库存充足,足以支撑保供物资任务。

  疫情发生以来,澄迈县发改委组织对全县270家“四上企业”进行实时监测,老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帮助企业特别是承担保供任务的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截至目前,澄迈县已向企业发放各类通行证3000余张,有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充分挖潜提升产能:

  冲刺“满血复活”状态

  捕捞、冲氧、运输、卸鱼……9月5日,在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泰渔业公司)的罗非鱼加工车间外,一筐筐鲜活的罗非鱼正通过传送带运往加工车间内,十余名工作人员正仔细查看罗非鱼的新鲜情况,并进行挑选。而在不远处的饲料打包仓库,4名工人也正在生产线上快速打包。

  记者在水产加工车间看到,该车间300余名“全副武装”的工人动作麻利,把罗非鱼加工成鲜鱼片等产品。一辆辆叉车在仓库中穿梭,搬运货物,而进去作业区的运输货车采取司机全程不下车的方式,统一由厂区内工作人员进行装卸货。

  “目前已开启15条生产线,恢复了70%产能,一天可加工50万斤的罗非鱼,目前包装材料等下游配套还有部分影响。”该企业生产部经理宫福生告诉记者,该车间300余名工人均居住在企业的员工宿舍,基本可保障日常的用工需求。

  记者了解到,像翔泰渔业公司一样,许多企业着力解决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问题,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尽可能提升生产能力,正在逐渐恢复“满血”状态。

  科学引导农业生产:

  筑牢农业种植养殖“防护网”

  企业生产不停步,澄迈同样在筑牢农业种植养殖“防护网”下足功夫。

  近日,距离老城镇44公里的永发镇永跃社区,从事红鸭种苗养殖的澄迈正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人员、车辆进出管理,每天定时、定点开展厂区消杀工作,确保养殖场正常生产。

  “我们养有种鸭5000多只,每天出苗2000多只。”澄迈正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史才说,这段时间他们严格落实防控,每天下午有专门车辆进来拉货出去,每次都要进行消毒,确保场地的安全。

  据了解,澄迈县有关部门也针对疫情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早研究、早部署、早应对,积极协调各部门对承运车辆办理通行证,畅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养殖场饲草料、畜种供应等问题,确保畜禽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

  “感谢政府第一时间给我们办理的通行证,现在每天鸡的出栏量大约是4000只,肉鹅的话有900到1000只左右的出栏,能够拉到海口、澄迈各个地区进行正常的销售。”澄迈衍旭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衍旭介绍,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该专业合作社内的饲养场地均进行封闭式管理,厂区内的人员一律不准外出,对场内各种设施实行专人管理,每天定时进行消毒。

  “科学引导,疏通堵点,抓保障促生产。”是澄迈各个养殖户、专业合作社探索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走稳复工复产之路的一次有效尝试。

  (本报金江9月5日电)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