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陵水—正文 分享
陵水:“民生清单”变“幸福图景”
2022年10月19日 15:17  来源:海南日报

俯瞰陵水椰林镇的文化体育广场。陵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陵水菜篮子桐海生产基地,农户正在采收成熟的空心菜。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 本报记者 王迎春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陵水黎族自治县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转化为生动实践,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

  城市配套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安居乐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稳岗就业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保供稳价……10年来,陵水每年财政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民生,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了一幅幅“幸福图景”。如今的珍珠海岸,随处可见百姓幸福的笑脸。

陵水县中山小学在课后开展乐器课。 陵水县教育局供图

  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月13日,陵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正式开学。在这个秋季新学年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黎安实验小学共设置了54个教学班,数量与该校2018年由4所学校合并而成办学时相比,多了29个。

  “近年来,陵水动车站、汽车站周末‘校服人流’逐渐减少,是因为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陵水县教育局局长王祚锐说,2018至2022年,约7000名孩子回到陵水读书。这一“教育回流”现象的背后,是当地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县域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的体现。

  从教育长期处于全省落后位置,到争创民族地区教育先进范例,陵水通过不断加强教育投入,引进优质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教育突围。

  想要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跨越式发展,引进一所标杆学校无疑是重要的突破口。2013年5月,陵水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协议管理、整体委托、自主办学”的方式,创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分校(现代化全日制寄宿高中),同时增设初中部。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以及师资团队走入这个海滨县城。

  优质教育资源对陵水教育的带动作用很快凸显。自2017年以来,全县中高考高分段学生数量屡创新高;2018年,中央民大附中陵水分校首批参加高考的考生中,诞生了全县首名高考成绩800分以上考生;2019年全县中考平均分近20年来首次跻身全省前十……该校还进一步通过帮扶形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陵水与民大附中总校将合作办学范围拓展至小学。

  随着民大附中陵水黎安实验小学和陵水新机关幼儿园开办,2018年,陵水在全省率先完成 “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建设目标。同年,陵水首个以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儿童为教育对象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公办学校——陵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始招生,让这些“特殊花朵”同沐教育阳光,并对不能随班就读的特殊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此外,陵水下大力气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分别从48%和63%提高到56%和93%。

  强有力的财政保障,是陵水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陵水不断加大财政向教育倾斜力度,实施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四大工程”,改扩建78所学校,新增校舍面积17.6万平方米,新增、改造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4.3万平方米,学校各项设备基本配齐,改薄达标率100%,并在11个乡镇建设13个游泳池,普及游泳教育。

  除了硬件条件之外,优质教育资源离不开教师人才。陵水通过多种招聘方式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强化教育培训,并拉长“人才板凳”,适当招聘编外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教师。对于乡村学校,陵水给予政策、教师补充、编制核算“三个倾斜”支持,城乡教育差距在同步发展中日益缩小,越来越多边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陵水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取消科级中小学校行政级别,使教育回归本位;建立分层分级人事管理制度,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构建全校教师“大交流”体系;提升教师待遇水平,三年内基本解决在职教师住房问题……2021年8月,陵水出台了教育重点改革十二条措施,以实实在在的“干货”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只是发展教育“硬实力”,在落实“双减”政策上,陵水在全省率先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打造丰富多元的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全县非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计发放课后服务经费762.87万元。此外,暖心周到的午托服务同样是民生所需,2022年初,陵水在中山小学、群英朗讯希望小学试点推行校内午托服务,解决了孩子们午间校内休息和用餐难题。

今年7月15日,陵水县人民医院暨青大附院海南分院首台介入手术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正式开机运行。陵水县人民医院供图

  提升就医养老服务水平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想不到在陵水度假时会突发疾病,幸亏在陵水县人民医院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今年7月,70岁的沈大爷从浙江来到陵水度假,突然频繁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来到陵水县人民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帮扶专家郭俊杰的带领下,该院心内科成功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药物球囊扩张术为其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此项技术的开展在陵水属于首例。术后的沈大爷恢复良好,胸痛症状完全缓解。

  翻开陵水这些年来的医疗成绩单,有多个“零的突破”,这离不开优质医疗资源的引进。2021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托管陵水县人民医院,成立青大附院海南分院,并派驻专家带领团队开设神经外科,填补了陵水地区神经外科手术的空白,该院消化内科、心内科、胃肠外科、妇科、重症医学科也都开创了新局面,医疗硬件设备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2021年12月,陵水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建设的陵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光坡院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加快了陵水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此外,陵水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许多疑难杂症、危急重症的就医可以“足不出县”,是陵水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与此同时,陵水“三医联动”综合改革成果丰硕,并创新实施了“两保合一”,调整577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让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实现“老有所养”同样是落实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陵水启动居家养老购买服务,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陵水在椰林镇、光坡镇、提蒙乡等3个乡镇试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共有300余名老人享受到该项服务。陵水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这项服务将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并进一步放宽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限制条件,将更多老人纳入居家服务体系内。同时,陵水养老服务中心也正进行升级改造,将采取“公建民营”模式,打造全省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示范点。

陵水首个安居型商品住房项目——文黎安居型商品住房项目全面封顶。中建四局供图

  打造宜居宜业家园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公交车开进村里后,不仅彻底解决了我们偏远农村群众长期以来上学、购物、出行难等问题,而且让物流运输更方便,助力了乡村振兴。”常年销售自家农产品的本号镇大里乡什坡村村民王玉桃,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坐车和收寄货物。

  2020年底,陵水在全省率先实现585个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交车。2021年,陵水完成34个农村公路“六大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不仅改善了公路面貌,更畅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近年来,陵水全县交通道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密了县城和乡镇之间的公路网,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在畅通城市道路方面,陵水正全力推进构建“五纵三横”市政道路网,多个重大项目有序建设,这既是提升城市承载支撑能力的发展工程,也是疏导交通、方便群众出行的民生工程。

  “能够购买安居型商品房大大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这份陵水对基层教育者的浓浓关切,让我扎根在此的信心更足了。”今年5月,陵水首个安居型商品住房项目——文黎安居型商品住房项目全面封顶,首批分配给基层教师1000套和基层医务人员400套,陵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晓彤通过了审核,成为公示名单中的一员。

  安居,是百姓最朴素的追求,也是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陵水高度重视居民住房保障工作,托起百姓“安居梦”。目前,该县正积极谋划推进3158套安居型商品住房项目建设,优先保障基层教育、医疗卫生系统1400多人;启动六个片区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善城市功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509户,解决农村人员居住问题。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保障安居。近年来,陵水县就业局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的“组合拳”,通过举行专场招聘会、开办职业技能竞赛和培训、落实各项补贴发放、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等举措,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县就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2012至2021年,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万余人。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近年来,陵水将“菜篮子”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抓细抓实,围绕生产、供应、销售等全链条综合施策,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目前,陵水建成菜篮子基地8000多亩,2021年,该县“15+3”种基本蔬菜和其他蔬菜均价降幅居海南省首位。

  跳一支广场舞,打一场羽毛球,下一盘国际象棋,免费参加一场文艺培训……陵水广大城乡居民休闲生活愈发丰富多彩,这得益于全县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品牌文体赛事的打造。

  作为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示范区,陵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全民健康运动城”。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健身条件,目前全县共有1237个体育场地,面积为53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超过国家A类标准1.6倍,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皆为100%,同时多次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和多元化的地方特色比赛,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

  (本报椰林10月15日电)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