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中国热科院以科技支撑白沙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2022年10月25日 15:57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日报记者邱江华 通讯员通刘钊

  白沙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白沙县)曾经是海南唯一的深度贫困县。2010年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团队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开展科研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通过多年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趟出了一条产研结合的科技服务新路子,助力白沙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国热科院选派挂职第一书记、科技副乡镇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和科技特派员12人次,重点帮扶白沙县5个乡镇9个村委会,积极帮助贫困村打造特色扶贫产业,助力贫困村产业振兴。

  青松乡拥处村是中国热科院定点帮扶村。2015年以前,该村交通闭塞,主要经济作物是橡胶、益智、甘蔗等,由于缺乏专业指导,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中国热科院选派干部入村后,以“橡胶保收、林下经济增收、特色产业创收”为主线,开展幼龄胶园山兰稻种植示范、开割胶园益智种植示范等项目,带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深入挖掘山兰稻的特色优势,打造了地方农民丰收节典型样板“啦噢门”活动,开创了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元门乡红茂村,中国热科院挂职干部针对当地以橡胶、槟榔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林下经济为辅的特点,主要从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等方面开展帮扶。在打安镇福妥村,针对当地橡胶品种老化、弃管弃割现象严重、胶园综合利用率低的情况,引进热研7-33-97、热研7-20-59和全周期间作等橡胶树新品种和新模式。在阜龙乡新村,挂职干部积极奔走对接,开辟了20亩橡胶林下种植斑斓叶和20亩橡胶林下种植魔芋基地,总辐射面积超过200亩,当地林业经济产值得到明显提升。

  中国热科院将人才、科研等优势与帮扶村产业情况有机结合,逐步打造了“入户调研,精准识别、策划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建设产业帮扶示范基地、培养农村致富能手,发挥带头作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这一特色帮扶模式,持续支撑当地产业稳步发展。

  打造“一县一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白沙橡胶种植面积104.7万亩,惠及12万农民。2019年3月14日,中国热科院橡胶所与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署《天然橡胶产业所县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提供良种良苗、种植管理技术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新型割胶技术培训、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专业培训、协助发展林下立体经济并建立天然橡胶示范基地和林下种植示范点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热科院高度重视培养当地农户的可持续生产能力,通过“培训+推广+服务”的模式,年均向白沙县派出专家500人次以上,直接培训、服务农民20000余人次,推广良种良苗,示范推广电动胶刀、“三天一刀”等天然橡胶新型割胶工具和新割制,举办第六届海南省“胶友天下”割胶技能竞赛和白沙县第一届电动胶刀割胶比赛,助力白沙构建“产学用结合、老中青结合、农工贸结合”的天然橡胶产业人才队伍。

  此外,中国热科院还充分结合白沙县基本情况,在牙叉镇、七坊镇成立天然橡胶工作站2座,依托工作站在橡胶树良种热研7-33-97、7-20-59等新品种推广、电动胶刀应用、林下套种益智、魔芋和斑兰叶以及白沙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潜力评估报告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18项,合作金额2500万元。

  据统计,同比2016年,白沙县2021年橡胶亩产干胶由60公斤提升至70公斤;民营干胶总产量由2.4万吨增加至2.8万吨;乳胶销售总额由2.4亿元增加至4.5亿元;割胶率由60%提升至90%,天然橡胶这一传统产业成了当地百姓新的“摇钱树”。

  产量提升了,后续产品如何加工、如何更好带动农民致富?近年来,中国热科院积极承担天然橡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工作,从产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林下经济发展、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入手,全面挖掘产业潜力,将海南省天然橡胶优势区域规划统筹整体布局,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集中度,使得儋州、琼中、澄迈、白沙、昌江、屯昌、海口等地天然橡胶产业优势互补集群化发展。

  通过承担种苗繁育中心建设、天然橡胶生产机械与自动化中心建设、胶乳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高温热改性生产炭化橡胶木、高性能挂片胶生产、全周期林下经济高效栽培等重点项目,提高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水平,带动产业集群及周边地区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业产业链条,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帮助农民增收。

  中国热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后,以特色产业促发展,预计到2024年,海南省天然橡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后将新增就业岗位200人,带动农户增收4000万元,社会效益提升明显。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