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捕捞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仪式在文昌市翁田镇湖心港沿岸海域举行
为做好文昌市2022年执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有效修复海洋生物资源,6月15日,非法捕捞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仪式在文昌市翁田镇湖心港沿岸海域举行。副市长柯鹏参加活动。
在增殖放流活动仪式现场,参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们将一桶桶鱼苗倒出,随着鱼苗纷纷游入大海,标志着仪式圆满完成。本次放流的鱼苗有黑鲷、紫红笛鲷、卵形鲳鲹和斑节对虾。通过鱼苗的放流,将有力填补由于非法捕捞造成的海洋渔业资源失衡,为恢复海洋资源奠定生态基础。
本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以“规范海洋捕捞 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为主题,旨在恢复非法捕捞对文昌近海海域造成的海洋渔业资源的损害。活动利用文昌市2022年执收的486445.63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鱼苗671200尾。鱼苗放流进大海后,相关部门还将做好鱼苗放流海域巡查工作,保障鱼苗成活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黄婧华:“开展本次活动,一方面是利用2022年文昌市执收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修复非法捕捞行为,对文昌近海海域造成的海洋渔业资源的损害,有效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另外一方面,通过活动进行法治宣传,呼吁广大渔民遵纪守法,依法依规地开展渔业捕捞行动,提高渔民的守法意识,促进海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守护海南的碧海蓝天。”
本次活动由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海口海事法院和文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文昌市人民检察院、文昌市人民法院和文昌市农业农村局承办,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提供技术支撑。活动的开展将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宣传教育提高渔民的守法意识,促进海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刘维:“这些苗种对我们当地那个渔民的捕捞,它的经济效益来讲的话,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效果。第二个就是,我们这些鱼苗很适应我们周边海洋生态环境,所以我们这个放流地点可以保障它,可以起到增加存活率的效果,所以我们就选择在这个位置开展放流活动。我们也希望渔民能够吸取教训,能够合法捕捞,把网具做规范,把我们的时间,还有一些相关的要求都做到实处。”
文昌市翁田镇明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稀:“今天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开展的非常的好,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渔民依法捕捞,改善海洋环境。”(记者: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