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陵水本号镇什巴火龙果产业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村集体公司联营+基地+农户+职业经理人”的运营模式,培育发展火龙果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火红产业”带来红火日子。
走进本号镇火龙果基地,满满的热带风情扑面而来。时下正值果树管护的最佳时节,有着近31年销售管理经验的余泉祥,正在指导工人们剪枝疏枝、除草等工作,基地内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海南和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泉祥介绍,“通过常年使用有机肥,公司自主研发花生饼,红糖发酵营养液,对改善果品的品质非常有效,甜度也是非常高,基本达到18度以上。”
据了解,什巴火龙果产业基地是由什巴村委会、黎跃村委会等五家村集体公司联营的村集体经济。基地位于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下,负氧离子含量高,长期采用山泉水灌溉种植,为生产高品质火龙果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从2020年到现在种植面积有200多亩,其中蜜玄龙红心火龙果约140亩,燕窝果约50亩,今年上半年火龙果收成达到140亩,亩产量4千斤,销售额达到180万元。
余泉祥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通过这个淡季养树,为明年冬季做准备 ,我们预计的销售额能达到180万元以上。”
据介绍,什巴火龙果基地的大批量果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实力收果商把产品销售到广州、南宁、福建和嘉兴等地,小批量果则是通过小收果商销往海口、三亚和陵水等地。
火龙果成了致富果,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3年多来,什巴火龙果基地不仅将优质的果实远销各地,还成功带动周边8个村委会村民就业。胡云是什巴村的村民,这3年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的收入。
陵水本号镇什巴村火龙果产业基地员工胡云说,“我之前是打零工维持生活,现在是通过政府提供岗位的渠道来火龙果基地就业,平时的工作主要是,修枝拔草、打药、施肥、还有采果,非常感谢政府让我们来这里就业,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什巴火龙果产业基地的员工经过专业的业务培训后,采用划片责任制上岗,除了每个月3800元的底薪外,还可以享受每年亩产的劳动分红。鲜红多汁的果实在丰富桌上“果盘子”的同时,也充盈了果农的“钱袋子”,实现了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奏响乡村振兴“富”民之歌。
在2023年5月,什巴火龙果产业基地已顺利获得了国家商标总局批准使用的注册商标“呠号缘”。目前,“呠号缘”在市场的知名度和口碑也在持续提升,吸引了不少外地优质经销商投来合作的橄榄枝。
余泉祥表示,“我们基地现在正在申请绿色食品标志,下一步,我们要通过电商+直播和社区销售的方式来增加产品的溢价,把精品果卖给特殊渠道的客户,普通果我们就走流通市场卖到批发市场,通过这样调整,产品的溢价会更高,企业的效益也会更好,能够进一步带动村民务工、增加就业和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来源:陵水融媒体中心
记者:翁艺桓 杨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