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湿地学校”增至12所
2023年11月09日 09:51 来源:海口日报

  “鹬蚌相争”里的鹬是红脚鹬还是黑翅长脚鹬、伯劳为什么要将捕获的猎物挂在树上?11月6日下午,在海口市长彤学校七年级(9)班,一场以观鸟为主题的自然课堂在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李乐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展开。很多同学第一次这样上课,精彩纷呈的案例、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大家觉得很新奇。

白耳鹎在花中觅食。

  将湿地环境搬进校园、开设湿地自然课堂、走进身边的湿地感受神奇的大自然……近年来,海口积极创建“湿地学校”,教育学生热爱湿地、保护湿地,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社会对湿地的认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湿地保护队伍。今年10月,海口市长彤学校被国际湿地(中国湿地学校网络委员会)授予“湿地学校”称号,至此,海口“湿地学校”增至12所。

  多彩课堂传播湿地知识

  这是一堂热闹的课,内容很丰富,海口市长彤学校七年级(9)班的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从古诗词里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喜鹊、乌鸦、麻雀、家燕等,常常是老师还没有介绍完,同学们就开始举手抢答或者提问。

11月6日,海口市长彤学校七年级(9)班学生在自然课堂上使用望远镜体验观鸟乐趣。

  与传统课程相比,这堂课也有点不一样。45分钟的课程,20分钟在室内,剩下的时间里,同学们举着望远镜走在校园里观察鸟。“我看到一只头上顶着一撮毛,脸颊和屁股是红色的鸟。”听到大家的描述,李乐老师赶紧在旁边介绍,那是红耳鹎,喜欢集群活动,通常一边跳跃觅食一边鸣叫,叫声清脆悦耳。在大家的细心观察下,校园里还发现了暗绿绣眼、白头鹎、戴胜等鸟类,以及树梢上的鸟窝。

  类似的情景,也出现在海口市丁村小学。近日,在该校的湿地课堂上,来自松鼠学堂的周璐老师为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讲解了昆虫知识,并带着大家来到学校的“小菜园”寻找昆虫。“老师,我发现一只蜗牛。”“蚂蚁是不是昆虫?”……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在此起彼伏的询问声中结束。周烈仲同学在自然笔记上这样记录着:“我看到一只蜘蛛,数了一下有8条腿,老师说昆虫只有6条腿,所以蜘蛛不是昆虫。”

  湿地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教室内、校园里、大自然都成为传播湿地知识的地方。从2016年开始,琼山区第十二小学把每周三下午的班会课改为湿地知识教育课,邀请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湿地保护知识,还开设了“湿地小小导览员”兴趣小组课程,让学生带领家长和外来游客深入湿地学习。海口市第七中学打造了湿地生态园,制作了微缩的湿地景观,在湿地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海口市英才小学成立教职工环保志愿队伍和学生环保小卫士,经常在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湿地主题活动。

  因地制宜开展湿地教育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海口市丁村小学德育处主任吕素妮告诉记者,学校与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凤翔段)仅有900多米的距离,该校的校本教材以湿地公园里的动植物为主,非常贴近生活和自然。目前,该校校本教材已经更新到2.0版本,学生人手一本。

11月3日,在海口市丁村小学湿地课堂上,松鼠学堂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小菜园”寻找昆虫。

  海口各个“湿地学校”根据所在区域湿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在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校园物种图鉴贴在大树书屋的墙壁上,本校常见的动植物一览无余。校内还建了湿地景观,包含湿地水循环、生态池等,湿地文化氛围浓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学员年龄段差异等情况,开发了四年级和七年级湿地校本课程,每个班级每学期一共6节湿地课。”该校副校长王妍妍说,开设湿地教育方面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系统学习湿地相关科普知识、了解湿地的重要作用、认识湿地常见动植物,从而认识海南、热爱家乡。

  湿地教材是进行湿地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海口市林业局和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等单位主持编写并出版了共11册海口湿地系列及相关湿地科普图书,其中包括《阿水的湿地旅行日志》(低年级版)、《家在红树林》(低年级版)、《红树林边的小渔村》(青少年版)、《海口湿地·鸟类图鉴》等。这些校本教材通过有趣的文字、精美的卡通插图,让人读起来趣味盎然。

11月6日,在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湿地课堂上,松鼠学堂的老师向学生科普湿地知识。

  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张媛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海口“湿地学校”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开展湿地自然笔记大赛、摄影比赛、绘画比赛、制作动植物标本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依托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凤翔段)、羊山湿地等周边良好的生态场所,在大自然中开设湿地课堂,让孩子们“走出去”,身临其境感受湿地的美好,激发孩子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擦亮湿地城市金字招牌

  据悉,“湿地学校”于2004年由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发起创建,后由中国湿地学校网络委员会接续授牌。2018年,随着《海口市创建“海口湿地学校”实施方案》的颁布实施,湿地学校创建考评标准也随之出炉,推动了湿地保护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海口市长彤学校地处西海岸,毗邻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附近还有永庄水库、康安水库、那甲河等湿地资源。该校副校长吴英志介绍,学校自2019年创办以来,依托湿地公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先后和海口五源河湿地教育中心、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以及海南松鼠学堂自然教育工作室共同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深得师生和家长的赞扬和欢迎。

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今年10月,海口市长彤学校成功入选“湿地学校”,至此海口累计成功创建12所“湿地学校”。海口湿地学校大多毗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如长流中学、五源河学校毗邻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丁村小学、英才小学位于美舍河流域,琼山区第十二小学紧挨那央湿地保护小区等。

  湿地学校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湿地教育也开始融入各个学科。吕素妮说:“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上会有针对性地布置自然观察日记,把湿地教育和口语交际课进行融合;科学老师会带领学生到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凤翔段)认识身边的植物;在周末,学校也会组织孩子和家长们到湿地公园进行亲子体育拓展活动。”

  “湿地学校是传播湿地保护理念的先锋号,下一步将按照湿地学校创建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把有条件的学校吸纳到湿地学校的行列中来,不断扩大湿地学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张媛说,在国际范围内,海口还将积极参与《湿地公约》等国际组织的湿地教育项目和活动,与国内外的“湿地学校”建立友好联系,开展互动和合作,提升“湿地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擦亮海口“国际湿地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记者 龙易强/文 石中华/图)

  记者手记

  保护湿地须以教育为本

  湿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今世界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点。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保护湿地,须以教育为本。搞好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青少年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海口致力于青少年湿地教育,通过积极创建“湿地学校”,将湿地环境搬进校园、开设湿地自然课堂、举办科普活动等,让湿地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师生,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全民湿地生态科学知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知识进课堂,校本教材很重要。“湿地学校”应根据自身特色编写校本教材,并不断更新和调整内容,成为学生汲取湿地知识的源泉。此外,教学理念也需不断创新。湿地教育不应只是自然、地理、科学老师的专属“任务”,应该和语文、数学、体育等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让湿地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真正让湿地课堂日常化,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湿地知识,深刻理解湿地的重要性,为今后保护湿地打下基础。

  目前,海口“湿地学校”数量不断增多,湿地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湿地学校”不断涌现,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记者 龙易强)

  相关链接

  海口12所“湿地学校”

  海口市长流中学、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海口市秀英区长德学校(已撤并)、海口市丁村小学、海口市第七中学、海口市英才小学、海口市琼山区第十一小学、海口市琼山区第十二小学、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门湿地保护志愿者服务站、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海口华侨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海口华侨城自然学校)、海口市长彤学校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