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临高整治工矿片区修复生态:昔日矿区成千亩粮仓
2023年11月27日 16:36 来源:南海网

  近日,在临高县新盈镇和贵村600亩高标准田洋里,两辆中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开足马力收割金灿灿的稻谷。可谁能想到,在2021年之前,这里还是工矿片区,存在着108个大大小小的坑塘,是历史民采形成的一个个矿坑,矿坑旁边种植有残次林和部分农作物。

收割机在和贵村洋田收割成熟的水稻。

  昔日工矿片区变成如今高标准田洋

  和贵工矿片区涉及5个自然村300多户,通过土地整治把原来私采滥挖、污水横流的土地变成高标准农田。如今,和贵村部分村民也来到田洋散步和休闲,昔日的矿坑变成了良田,老百姓也得到租金,同时参与到产业生产也多一份打工收入。

昔日和贵村工矿片区的矿坑。

  据悉,自2021年临高县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了解决项目资金难、落地慢、生态修复不理想等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研讨、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产业融合”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矿坑生态修复治理,实现矿坑生态治理成果管护常态化和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整治中的和贵村工矿片区。

  经过5个多月的矿坑填埋、清表去乱、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实施,昔日荒废的土地被整治成了平整松软的良田,以前的废弃地如今成了田成方、能灌溉的沃土。

  “土地整治后与专业农业公司合作,新造一季的水稻(亩)产量有700多斤。目前,按照稻菜模式进行种植,一季水稻一季瓜菜,水稻选择胭脂米、香米,瓜菜选择适合临高种植的南瓜、辣椒等。”鲁商金坤(海南)土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丽华高兴地介绍。

整治后的和贵村工矿片区。

  政商合作优势互补就地发展经济

  临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健介绍,临高通过政商合作,实现“不予不取,就地发展”,以资源和试点项目指标处置收益分配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政商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开发。结合新盈镇现状实际,将确需采取人工措施进行整治来实现规划目的的整理复垦、零星开发、修复治理等区域划定为整治区域,依托全域整治修复历史民采石坑,恢复生态环境。

村民在昔日工矿片区种植辣椒等冬季瓜菜。

  在土地整理子项目实施阶段,由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政府不投入财政资金。政府负责监管,提供基础设施、维稳、土地流转等方面保障,在项目立项、规划调整、验收、入库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企业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企业在本地设立项目公司并提交履约保证金,保障政府权益,带来当地税收收益。

  同时,企业施工尽量使用本地用工、器械,提高整治区域村民收益。土地整理子项目产生的耕地指标交易所得的收益,政府不拿走,除返还企业合理投资成本和约定的利润分成外,政府收益全部用于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反哺”整治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品质,支持区域产业发展,提高群众获得感。

昔日工矿片区变成高标准洋田。

  多模式融合发展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新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已开工12个土地整理子项目,土地整理面积达43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00亩,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临高县新盈镇龙兰村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一期)、临高县新盈镇洋所村北部土地整治项目(一期)、临高县新盈镇洋所村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二期)、临高县新盈镇洋所、良爱两村土地整治项目4个子项目已入库,产生新增水田13.3155公顷、旱改水25.2726公顷。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变了整治区域垃圾遍地、荒草丛生的现象,基本解决了整治区域耕地碎片化、低效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的问题,实现了小田变大田、荒地变良田、集中连片造大田的建设初衷。项目完工后,项目区域不仅能够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水美景美的生态空间,通过后期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实施,还可形成“全域土地整治+现代农业+精品文旅+未来乡村”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林文泉)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