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力促荒地变良田 走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2024年06月05日 09:28 来源:文昌市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文昌市通过盘活撂荒地、配套完善灌溉、交通基础设施等举措,积极引进企业、引导农民开展复耕复种,不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走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在公坡镇水北村春桃坑,金黄色的稻穗迎着阳光掀起阵阵稻浪,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种粮大户余盛亮正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在稻田中,切割、脱粒、粉碎稻杆一气呵成,不到十分钟,便完成了一亩稻田的收割。

  水稻种植户余盛亮:“今年跟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拿了300多亩的香米种植,产量最高的有亩产1400多斤,它的种苗非常好,我明年计划扩大到1000多亩。”

  据介绍,“公坡香米”是文昌市重点打造的品牌产业,目前已在全市种植有5510亩。近年来,文昌市积极引导农户由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综合种养模式发展。同时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全市共有11个新型经营主体、48家农机大户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行动7750亩。

  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傅后全:“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立足于文昌公坡为总部,以‘公坡香米’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将在文昌市通过三年的努力,开发撂荒地2万多亩,带动培训500个不同类型的新职业农民共同来发展种植“公坡香米”,为我们当地的整个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担出我们企业的责任和作出我们的贡献。”

  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文昌市积极推动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土地整理、高标农田等项目建设。今年,文昌市按照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护的要求,总投资619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73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5万亩,逐步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短板”问题,为促进全市的农业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文昌市公坡镇党委委员鲍海天:“我们镇围绕打造‘公坡香米’特色产业小镇的要求,通过‘六水共治’等工作,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我们新建了烘干厂、育秧厂和大米加工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完善了我们的香米产业链,以村委会流转的方式引进企业种植水稻,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盘活了我们的撂荒地。”

  2023年,文昌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07万亩,占省下达任务41万亩的100.2%,同比增长5.3%;总产量12.61万吨,占省下达任务12.6万吨的100.07%,同比增长4.9%。下一步,文昌市将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努力招引、培育更多更优的市场主体,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全市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 杨伟波:“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的落实我们的粮食安全的重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通过一些好的品种,能够在我们文昌市的主要的种植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依托机械化才能达到规模化,产业化,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特别是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努力为我们全省大局做出文昌的贡献。”

  来源:文昌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韩彩虹  符贺  赵文淦

编辑:陈少婷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侊紙0106168)]銆€[浜琁CP璇�040655鍙�][浜叕缃戝畨澶囷細110102003042] [浜琁CP澶�05004340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