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现场,看不到得是弥漫烟尘,看得到是多个工序的技术工人同时作业,推动项目建设冲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目标。”7月4日,在距离澄迈县老城镇高铁站仅200米的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施工现场,项目经理王向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预计将于10月份完成3栋主楼的结构封顶,随后开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据介绍,该项目于2023年3月开工,占地34.5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地上9.6万平,地下共3.9万平,共有3栋楼。“项目目前处于主体施工阶段,其中1号楼和2号楼正在施工12层结构,3号楼正在施工13层结构。”王向阳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老城科技新城区域内的城市新名片,发挥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合作交流等重要经济作用,早建成即可早投产、早创造效益。
任务重,时间紧,怎么办?按常规举措肯定不行,科学的施工组织是关键,王向阳说:“我们使用了一种非常规的工程组织模式,让多个阶段的多个专业施工队伍同时进场、同时施工,将流水作业变为平行施工。”
“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主体结构封顶前砌体便进场‘穿插’施工。”王向阳指着正在建设的3号楼给记者“还原”快速穿插的过程:主体结构建到十层时,瓦工进场开始一层的砌体施工,砌体完成后机电安装工人进场施工,这样压茬推进,科学穿插,使得工期大大节约。
将原本有先后次序的施工变为平行施工,无形之中也加大管理的难度。为避免出现可能出现的“窝工”问题,“时刻调度”“24小时督战”便成为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工作常态。
“大到统筹工作,小到每一根柱子的钢筋绑扎、每一面墙的砌筑,都要有序分工。”该项目工程师石尚林介绍,施工方按照施工顺序和难易程度,合理划分材料堆放区,有序摆放,利用时间差垂直运输,让各施工班级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材料,提高施工效率。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大量采用了叠合板、模壳墙、预制陶粒板等装配式构件,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也提升了工程质量。
“工期没有给我们预留休整的时间,我们必须一次到位,一次成优。”王向阳说,该项目所有设计、监理、施工管理人员都在一个工作微信群里,只要有问题,不到10分钟就能迅速到场解决,以高质量完工,强力推进澄迈县重大项目的建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