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新闻—正文
分享到:
海南多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
2024年08月13日 09:01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怎样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明确将实施系列新举措,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这些举措涵盖面广,包括稳定国有企业招录规模、健全校企信息互通机制、加大基层岗位开发力度、鼓励自主创业和支持灵活就业、提升招聘对接活动质效、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等十一个方面,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在琼就业创业。

  对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扶上马送一程”

  8月12日8时20分许,海南医科大学毕业生符庆庆又一次提前来到海口一家医疗企业上班。“我是在学校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支持下成功应聘的,已工作一个多月,做得还比较顺手。”他微笑着说。

  像符庆庆这样顺利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能够成功就业,得益于海南省推出系列有效措施——

  建立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截至目前,包括海南医科大学在内,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在全省21所高校都建立了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提供简历制作、人才政策宣讲、岗位匹配指导等服务。

  增强基层就业吸引力。今年海南省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提前转正定级等政策。

  贴心帮扶困难就业群体。海南省就业部门协同各方为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提供送岗位、送咨询、送培训等贴心服务,探索形成“1131”模式: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培训或见习,并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整合部门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省统筹就业与人才政策服务事项,推行档案接收、补贴申领、社保缴纳、落户手续等政策服务“一件事打包办”制度。

  为助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海南省推出鼓励自主创业和支持灵活就业的举措,来琼或在琼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

  具体而言,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5年内普通高校毕业生,海南省将按规定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而对于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条件的,海南省将提供个人最高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相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对于海南的创业扶持政策,读大学时曾主攻音乐专业、现任白沙黎族自治县阿保雅南文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朱晓保十分兴奋。他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创业政策引领下,他牵头组建的合作社,采取“观光农业+黎族歌舞”的乡村旅游模式,让游客在品尝桃金娘、山兰稻、山兰酒、燕窝果、香水柠檬等产品时感受新体验,并带动周边更多劳动力就业。

  “我们将推动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保障青年灵活就业。”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对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扶上马送一程”。

  惠企拓岗举措激发市场主体人才需求

  “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贸港建设前景吸引了我。”谈及留琼就业,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殷宽艳感慨道,“我在海南求学4年,从陌生到熟识,在内心深处把海南当成了‘第二故乡’。

  殷宽艳是贵州安顺人,今年7月已与东方市一家水产企业签约。她透露,签约前她已在该企业实习过一段时间,喜欢上了东方市的环境,且岗位与自己专业对口,学到了书本之外的不少新知识。

  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的青年人才,还有来自安徽的杜志豪、贵州的朱建等高校毕业生,目前都与海南省相关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怎样为更多省内外青年人才拓宽在琼发展的空间?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省整合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的条件为: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岁至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企业。

  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符合《海南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条件的按其规定执行,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支出;其余按每招用1人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若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不足1年的,则从就业补助资金中支出。

  “从今年起,我省每年将募集不少于1万个就业见习岗位,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工作机会。”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海南省以惠企拓岗举措激发市场主体人才需求,将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对接收见习人员不少于50人(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企业现有在职员工的10%)的就业见习基地,按留用人数将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0%给予补发;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将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20%给予补发。

  构建人才市场“双向奔赴”长效机制

  如何让求职简历脱颖而出?“求职简历要学会说好‘四句话’,即注重用关键词说话、用动词说话、用数字说话、用结果说话。”海南省职业导师王胜蓉从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角度对求职者提出建议,制作简历要以细节取胜,比如照片要精神、能力要合适、岗位要匹配、意向要清晰、排版要简洁。

  在海南,这样的职业指导已成常态。

  2022年6月以来,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陆续为100名省职业导师颁发证书。他们结合招聘活动进园区、进高校、进社区,对求职者和招聘者进行双向指导,推动海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助力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互利共赢。该局还设置了“职业指导室”,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和邦路3号,热线电话是“0898-65366831”,工作日由职业导师值班,线上线下回答求职者和招聘者的提问。

  除了为求职者和招聘者解疑释惑,海南省还着力构建校企信息互通机制,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技能与企业所需有效对接,信息传导路径为:由教育部门组织各院校形成毕业生专业培养清单,发改部门组织各重点产业园区、工信部门组织先进制造业企业形成企业用工需求清单,人社部门汇总形成双向对接目录,以季度为周期予以动态更新和推送,通过“双清单、一目录”助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企业行活动。“零距离参观体验后,园区的环境和待遇让我心动不已,希望能有机会到海南工作。”近段时间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参观后,南昌大学学生朱启宏连声说道。

  对此,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收集毕业生访企交流需求,依托高校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联合学校组织对口专业毕业生参观产业园区、重点企业、车间厂房,使之感受工作氛围、增强职业认知,从而在人才市场构建求职者与招聘者“双向奔赴”的长效机制。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