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科技助力绘好“春耕图”
2025年02月21日 17:56 来源:海口日报

  2月20日,在新联村冷泉水稻田,农户正在躬身劳作。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农户正在驾驶插秧机种植水稻秧苗。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本报记者邝晓霞 特约记者萧海山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近日,在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的冷泉水稻田中,农户们开始了新一年的水稻插秧工作。新联村依托火山冷泉湿地的独特资源优势,不断擦亮“新联新米”大米品牌。如今,在科技助力下,育秧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前进、拐弯、调整速度、抛秧苗……2月20日,在新联村冷泉水稻田,农机手手握方向盘,紧盯前方,伴随着高速插秧机的轰鸣声,一排排翠绿的秧苗被整齐均匀地植入泥土中。记者俯身细看,每株秧苗的量、间距完全一致。“现在有了插秧机,我们省心多了,可以甩手当‘监工’了!”村民庄子江乐呵呵地说。

  “机械化插秧省时省力,比人工快30到40倍,一个小时插秧面积可以达到5亩。”海南金鹿现代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助理魏诚驹介绍,通过机器插秧,秧苗的深度、间距和行距更加均匀,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同时也便于田间管理。

  新联村位于羊山地区,拥有上千年水稻种植历史。得益于富硒冷泉的灌溉,新联新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然而,部分地块因地势较高,灌溉不便,长期处于撂荒状态。为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盘活撂荒地,新联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冷泉水稻种植,打造特色稻米品牌“新联新米”。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亩,参与的村民有50户。

  “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试种了多个水稻品种,最终发现‘绿金香’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优良,因此今年我们重点推广种植这一品种。”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庄永优介绍,预计该品种亩产量可达800至900斤,计划于6月底收成上市。

  这几年,“新联新米”频频亮相各类农业展会和农产品展销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销售渠道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庄永优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冷泉水稻”品牌效应,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并通过整合撂荒地,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放眼望去,一个个忙碌身影,一阵阵机械轰鸣,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春耕图景。当科技基因注入古老稻作,每一株挺立的秧苗,仿佛都在诉说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故事,为乡村振兴翻开崭新的篇章。

编辑:王晓东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