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旭 实习生 陈龙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那么,生活中如何防控结核病?出现哪些症状需要注意?生活中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或杀灭结核菌?对此,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核病科专家,为大家科普答疑。
“结核病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的疾病,但一定要了解和认识结核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与热带病科二病区主任周贵忠表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犯肺部,引起肺结核。得了肺结核会出现一些全身的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还有一些人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甚至咯血、胸痛等。
周贵忠表示,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者有痰中带血、胸痛、午后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要警惕,可能是患上了结核病;出现上述症状,应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包括胸部DR检查、CT检查及痰菌检查;确诊患结核病后,要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治疗和管理。
得了结核病该怎么治疗呢?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与热带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黄远江表示,近年来,海南实施“2+3”健康服务包项目,各级医疗机构对结核病进行筛防治管。在治疗方面,全省各市县结核病定点医院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对其中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建议其先住院治疗两周,减少传染风险。对发现的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及时转诊至海南省结核病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目前,确诊后初治的结核病病人经过6个月的规范治疗后,治疗成功率能达90%~95%,复治的结核病病人的治疗成功率能达到70%~80%。目前,针对耐多药的肺结核病人,包括单耐利福平的病人经过一些新药,比如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能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达到70%~80%。
生活中,该如何防控肺结核?周贵忠表示,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防控肺结核注意以下七点。首先,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第二,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第三,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以避免传染他人;第四,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就诊,不隐瞒病情;第五,养成勤洗手、多开窗通风的习惯,保证每天3次通风;第六,生活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第七,积极参加并配合重点地区肺结核主动筛查体检,发现异常不慌乱,做好防护早就医;与肺结核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就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应主动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