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地膜不再是“地魔” 万宁实现农田“绿色转身”
2025年07月23日 08:53 来源:南国都市报
农户在田间回收废旧农膜。
农户在田间回收废旧农膜。

  自从2022年万宁市后安镇推行农膜回收工作以来,困扰村民已久的废旧塑料农膜烂在地里、田间地头影响土地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塑料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织密‘回收网’才能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

  □南国都市报记者张野 通讯员周皓颖

  农膜回收成了新习惯

  万宁后安镇曲冲村曲冲洋总面积1100亩,每年主要种西瓜后再轮种水稻,种植西瓜需要搭建大棚并在地里铺设农膜。2022年起,后安镇全力推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处置工作,村委会与种植户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处置承诺书,并收取保证金,在西瓜收获后及时把农膜处理干净,村委会再把保证金返回给种植户。

  据了解,后安镇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工作从2022年就已经开始,坚持“谁使用,谁回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收集后联系回收公司,统一将废旧农膜运输到公司进行处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安镇种植西瓜的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了100%。

  农膜变废为宝助农又惠民

  2025年,万宁农膜覆膜总面积达5.9万亩,地膜、棚膜预计使用量分别为426吨与672吨。当地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废旧农膜回收,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绿色治理路径,成功将废旧农膜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受万宁市农业农村局委托,万宁田农青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万宁区域范围内的回收农田大棚膜、农用黑滴管、黑地膜等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记者看到,厂区空地上堆满了一座座小山高的废旧农膜。走进生产车间,废旧农膜正通过生产流水线加工成颗粒状半成品。一捆捆装袋的半成品码得整整齐齐摆放在仓库里,这些半成品将通过订单发送往广东、广西的工厂,再次融造成农膜、滴管或鞋底回流农田、市场,避免了废旧农膜污染土地和资源浪费。

  近年来,万宁构建起“农户零散收集、乡镇集中储运、企业回收处置”的三级回收网络。首先,在全市13个镇(区)科学布设农膜临时集中堆放点,方便农户就近交投。其次是中端枢纽化转运。依托有资质的企业在和乐镇建设大型回收中心,形成区域转运枢纽。最后是后端专业化处置。对有价值农膜进行资源化再生,无价值部分纳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

  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万宁今年已在重点区域(环小海地区、瓜菜产区)回收地膜400余吨、棚膜600余吨,综合回收率达85%以上。万宁广大农村农户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主动参与回收率达90%以上。

  下一步,万宁市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将重点拓展覆盖区域,重点向山根、龙滚等菠萝产区延伸服务,在全市农田开展一次田间农膜回收清理行动,清除田间地头残留地膜,力争实现全域农田“无膜害”。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