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近日,当优美的旋律在海南大学中和书院唱响,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文化体验活动在此启幕。百余名来自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们齐聚一堂,在月饼的甜香与花灯的暖光中,感受中华传统佳节。
随着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弥漫,各个体验区顿时热闹起来。
月饼手工区内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来华留学生们在中国老师、学生的指导下认真揉捏面团,小心翼翼地将豆沙、莲蓉等馅料包入面皮,再放入刻有“中秋”“如意”字样的模具中压实成型。当一个个饱含心意的月饼从烤箱取出,空气中弥漫的香甜成了“团圆”最直接的味道。“太神奇了!”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艾尔维纳第一次尝试制作月饼。“以前只在商店买过,从不知道制作过程这么有趣,就像魔法一样,把面粉、馅料和我们的心意融合在一起。” 她说。
花灯制作区则是一片静谧专注的光影世界。一盏盏玉兔灯、宫灯在留学生们手中渐次点亮,柔和光芒映照着一张张认真投入的面庞。来自印尼的留学生陈志华已是第二次在中国过中秋,他对制作花灯格外用心。“在中国文化中,新年和中秋都会悬挂花灯。点燃的花灯不仅是装饰,更能营造出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对他而言,这盏亲手制作的花灯已成为留学时光中珍贵的记忆。
团扇制作区,素白的扇面在同学们手中渐渐生动起来——几笔彩墨点染,一轮明月跃然扇上;稍加勾勒,灵动的玉兔便依偎在月旁。接着, 沿古朴边框或精致扇面细致串缀。当晶莹的珠饰跃然其上,团扇顿生华彩。留学生们在经纬交织、珠绘相映中,感受中国团扇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绘画长卷区,一幅10米长卷铺展而开。留学生们手持画笔,以“家国团圆”为主题共同创作。灵动的玉兔、皎洁的明月与“但愿人长久”等千古名句相继跃然纸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用共同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尾声的“寄语中秋”心愿卡环节,留学生们用真挚的祝福,表达对未来的憧憬。艾尔维纳在卡片上工整地写下:“月满人圆,心灯长明。”她动情地表示:“我爱中国,喜欢海南,这里既深植着中华传统文化,又洋溢着自贸港的现代活力。”海南的发展前景深深吸引着艾尔维纳,让她坚定了未来的规划——“希望我在海南大学能顺利博士毕业,之后继续在海大攻读博士后,以后能留在海南工作。”
当月饼的甜香留在唇齿之间,当花灯的暖光存于心间,“团圆”这个中秋核心意象已超越地域国界,成为大家心中共同的情感共鸣。
(本报海口10月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