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新闻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琼山区“1+N+X”模式如何织密养老服务圈
2025年10月22日 09:36 来源:南国都市报

  “三菜一汤才几块钱,下楼走几分钟就能吃到热乎饭,再也不用自己买菜做饭了!”10月16日上午,海口市一方养老国兴街道文政社区养老服务站长者饭堂里,78岁的王阿婆端着温热的饭菜,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话家常。饭堂内暖意融融,饭菜香气与欢声笑语交织,这是琼山区“1+N+X”老年人优享养老服务圈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25年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的项目,该模式自2023年推行以来,正以“建枢纽、带站点、进家庭”的创新路径,让越来越多老年人实现“离家不离情、养老在社区”的幸福愿景。

  □南国都市报记者 孙春丽

  “1”个枢纽中心

  撑起专业服务骨架

  走进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里便是“1+N+X”模式中的“1”——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枢纽。推开大门,康复训练室内,专业护理员正耐心指导老人使用腿部训练器械,动作拆解细致;心理疏导室里,志愿者与一位独居老人轻声交谈,缓解其孤独情绪;文化活动室内,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下棋,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功能分区清晰、服务设施齐全,这里不仅是老年人的“活动乐园”,更是统筹区域养老资源的“指挥中心”。

老人在琼山区国兴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康复锻炼和休闲娱乐。(记者 陈元能 摄)

  “以前社区没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我一个人住在家里,孩子们工作很忙,我的生活不方便。”80多岁的卢奶奶因腿部不便,子女无暇时刻照料,住进该中心已经一年多。

  在老人居住区,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大厅设有桌椅、大屏电视机,以及多种康复锻炼器材;老人的房间内,摆放了设有扶手的专业电动护理床,床头配有床边铃,洗手间也做了适老化改造。

  71岁的关志彬入住琼山区国兴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年,生活大不一样了:吃饭难题解决了,还能参与书画活动;工作人员贴心照料,他的小需求都记心上,生活的琐碎难题被一一化解。他直言“住得可好了,有家的感觉。”

  临近中午,服务中心的餐厅飘来阵阵菜香。当天的菜品是豆角茄子、肉末炖白萝卜、红烧鸭块、肉丸青菜汤、清炒时蔬、糙米饭。“这里的饭菜软烂好吃,我们的食谱每周不重样,也能全面满足老人的营养需求。”关志彬说。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刘艺珠介绍,服务中心依托网络医联体,突破传统“机构入住”或“家庭子女照料”的单一模式,为不同需求的长者提供更灵活、多元的选择。

  对于生活能力较好的长者,无需入住机构,可随时到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参与文化、娱乐等活动,还能在社区长者饭堂就餐。

  针对身体不便、无法出门,且因特殊原因不能入住机构的长者,服务可直接送进家门,从生活照料到基础护理,全方位保障其居家养老需求,真正实现“需求多样,选择多元”。

  “N”个服务站点

  打通便民“最后一百米”

  如果说枢纽中心是“骨架”,那么“N”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便是深入居民身边的“毛细血管”。在海口市一方养老国兴街道文政社区养老服务站,护理员李姐的记事本上写着:“10:00,张爷爷家,上门助浴,水温38℃,全程陪护40分钟,老人无不适。”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日常照料老人。(记者 陈元能 摄)

  除了基础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也是“N”个服务站的重点工作。

  “老张,吃完饭别急着走,我们再切磋切磋棋艺。”“呵呵,好呀!”10月16日,海口市一方养老国兴街道文政社区养老服务站内,两位正在长者饭堂里用餐的老人,约定饭后到饭堂内的休闲区下棋。

  “我们在这吃饭享受政府补贴,一餐只要10元。荤素搭配,还有粗粮和水果,价格实惠、味道可口。”70岁的王阿公告诉记者,他独居在家,一个人做饭吃,菜品少了吃不好,量做多了又吃不完。现在有了长者饭堂,每天都能轻松吃好。

  据了解,海口长者饭堂提供的助餐标准为两荤一素一饭一汤,价格16元/份,面向60岁以上(含60岁)的本市户籍老年人提供补贴。经政府补贴及企业让利后,特困老年人免费用餐,城市低保家庭等困难老年人每份餐支付3元,其他老年人支付10元,行动不便的特困老年人可享受送餐到家服务。

  “我们会结合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数量和急缓程度、服务半径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助餐点。”该服务站相关负责人夏超介绍,以长者饭堂(助餐点)为服务站建成了“一刻钟”就餐服务圈。在提供基本助餐服务的同时,还致力于将长者饭堂打造成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老年餐桌发展为“书桌”“茶桌”“棋牌桌”,满足老年文化娱乐需求。

  据了解,琼山区目前已建成37家养老服务站,涵盖长者饭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多种类型。这些服务站分布在各个社区、村落,有的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有的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有的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真正实现了“老人有需求,站点有回应”,打通了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服务“X”个家庭

  守护每一位长者的晚年

  “1+N+X”模式的最终落脚点,是“X”——覆盖全区的老年人家庭,让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

  家住琼山区凤翔街道的吴奶奶今年80多岁,自从“1+N+X”模式推行后,琼山区凤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每周都会上门两次,为她测量血压、按摩腿部,陪她聊聊天。

  琼山区凤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一方养老·凤翔院院长周娟介绍,服务中心链接医院、志愿服务团队、社工等社会资源,通过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务工作者,为老人提供各项专业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该服务中心共开设了81场老年人兴趣班,包括非洲鼓、声乐课、舞蹈课、手工课等,还举办了中医理疗、手机反诈、养老防诈骗等讲座,满足老年人对艺术、健康、科技等多方面的需求。

  海口市民政局: 

  将大力发展“1+N+X”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建枢纽 带站点 进家庭构筑“1+N+X”老年人优享养老服务圈》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案例。这份荣誉的背后,是琼山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积极探索,也是对“1+N+X”模式服务成效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2023年以来,琼山区在全省先行先试,通过制定一个实施方案、设定一套服务标准、建立一个智慧平台的“三个一”做法,逐步构建起“1+N+X”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家、养老服务站37家,通过“机构+社区+居家”的一体化运营管理,让“离家不离情、养老在社区、享乐家门口”从愿景变为现实。

  海口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积极回应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在政策机制、服务供给、规范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建枢纽、带站点、进家庭”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正逐步成为现实。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