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南开展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
2025年10月26日 12:26 来源:中新网海南

  中新网海南新闻10月25日电(刘银银 黄莉)历时十年,跨越两次干细胞移植、髓外复发与严重感染——身患白血病的蒙女士近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迎来重生。手捧锦旗的她,在成功接受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安稳度过一年观察期后,向医疗团队深深致谢。

  这场生命的奇迹,由医者仁心与血脉亲情共同谱写。时间回溯至2015年,时年48岁的蒙女士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历经多轮化疗病情缓解后,又于2016年首次复发。为求根治,她于2017年接受弟弟捐献的干细胞,完成首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迎来五年宝贵的健康时光。

  然而,2021年5月,白血病以更为隐匿的“髓外复发”形式卷土重来——癌细胞在其左侧乳房形成“髓系肉瘤”。与此同时,严重的肺部感染反复侵袭,几乎耗尽她的求生意志。至2024年初夏,当骨髓穿刺确认白血病再次骨髓复发,身心俱疲的蒙女士第一次说出了“不想治了”。

  面对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绝境,医疗团队展开关键的心理干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黄莉以真诚的共情,重新点燃了患者的希望。与此同时,一个高难度的医疗方案被提出——进行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二次移植风险极高。关键时刻,蒙女士的儿子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干细胞。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符祥俊带领团队,为这次单倍型相合移植制定周密的个体化方案。

  2024年10月,蒙女士迎来生命中最关键一役。移植过程中,感染性发热、血压波动、膀胱炎等险关接踵而至,但她顽强地闯过了每一道关卡。如今,二次移植后一年,她的干细胞稳定植入,骨髓持续完全缓解,已回归正常生活。

  “一年,只是一个里程碑,绝非终点。”符祥俊表示,“移植后的康复是一场终身管理的马拉松。”蒙女士的十年“抗白”历程,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奇迹,更是海南医疗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生动见证。(完)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