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城建学院将产教融合纳入核心战略,2025年上半年成功获批建设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与绿色智能建造专业群。近年来,该学院从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到实训建设不断实现突破,为海南自贸港建筑领域输送高端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5门前沿课程精准匹配自贸港产业需求
围绕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智能建造”发展需要,城建学院系统性重构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自贸港建筑产业升级”为核心,创新性增设“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涵盖绿色智能建造专业群共享课程、建筑工程复合岗位课程、智能检测与修复特色课程、智能测绘特色课程等,升级引入智能机械与机器人、建筑智能检测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Python测绘编程等15门行业前沿课程,将自贸港亟需的智能建造、建筑修复、三维建模等技术直接融入教学。新方案实现“五维适配”,即适配自贸港产业需求、适配学生职业发展、适配企业岗位标准、适配技术创新方向、适配乡村振兴场景,让教学与自贸港建设同频共振。
目前,该学院已构建“产业学院+专业群+大师工作室”立体化服务体系:获批校级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整合21家龙头企业资源,冲刺省级标杆)、绿色智能建造专业群;建成绿色智能建造技能大师工作室、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自贸港非遗文化与建筑技艺融合;建成1个校级教学名师工作室;牵头申报的县域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获省级立项培育资格,联合自贸港重点产业园区临高县金牌港产业园区、临高县教育局共建实训基地、定向输送人才,直接服务自贸港重点园区建设。
订单班+师徒制输送自贸港急需人才
城建学院聚焦自贸港建筑产业链需求,以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为载体,联动多家企业开展“订单班+师徒制”培养实践,取得显著成果。如,连续两年输送师生赴苏州开展建筑防水修缮师徒制教学,专攻自贸港建筑“易渗漏、易老化”痛点;深度参与自贸港乡村振兴重点工程——陵水新农村建设,开展“智绘乡村·匠心同行”首期“匠心设计”订单班实践教学活动;联合5家本地企业开设首期“智能检测”订单班,定向培养自贸港建筑检测领域技术人员20余人,其中10余人直接被企业录用。
截至目前,该学院通过订单班与师徒制累计培养学生60余人次,20余名教师获企业挂职培训机会,孵化出首个服务海南本地建筑市场的学生创业团队。2025年,该学院进一步将培养周期拓展为“四年制全程融入”,即大一增进自贸港产业认知、大二加强技能实训、大三参加项目实践、大四开展顶岗实习。新增建筑智能检测与修复、智慧测量两个订单班方向,持续为自贸港储备长期人才。
打造自贸港建筑技能培训核心平台
实训资源是服务自贸港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石”。近年来,该学院多维度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国家级+产业级+特色级”三级实训体系。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1800㎡,计划于2025年11月底完工,建成后可开展钢筋工、砌筑工、电焊工等10余个自贸港急需工种资质培训。
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规划建设智慧工地实训中心(含建筑机器人)、智能测绘实训中心(含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总投资约387.85万元,首期建设已经完成,先后参与陵水乡村规划项目勘测、云龙校区摩羯台风屋面损坏修复项目勘测等十多项实践教学项目。
2025年,由城建学院自主整合资源建成的智能检测与修缮实训室面向智能建造、房屋运维领域,以“智能检测+修缮”为核心,构建“硬件+软件+场景”实训环境;以培养掌握智能检测技术与新型修缮材料施工方法,具备“检测-诊断-修缮”全链条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助力满足海南自贸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封关口岸配套建筑安全检测、乡村振兴示范村热带民居改造、沿海地区抗台风建筑修缮等特色领域的建设需求,目前已初步具备实践教学能力。
该学院联合企业新建建筑防水新材料实验室与建筑修缮培训基地,计划于2025年10月底投用,可开展防水工、注浆工、隐蔽水工程检测员等工种培训,并申报土工试验员、质检员等10余个自贸港急需工种培训资质。
数据见证自贸港服务效能提升
该学院通过“项目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实现“企业受益、学生就业、服务自贸港”。
下一步,城建学院将继续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核心目标,从拓宽资金渠道、优化系统管理、建强专业队伍、提升自贸港服务能力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该学院将持续以产教融合为纽带,深度对接自贸港建筑产业需求,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强“城建动能”。(来源: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