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琼派武功再出圈——昌江红林功夫首登世界舞台
2025年11月17日 15:29 来源:海南日报

吴国标在比赛中。  受访者供图

林虎在比赛中。  受访者供图

11月11日晚,红林武馆里,一位年轻学员在练习拳法。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阳秀 摄

红林武馆练功房里的照片墙。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阳秀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阳秀

  11月11日晚,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红林武馆的院子里,林虎和吴国标与几位好友结束功夫训练后,围坐在一起喝茶闲聊。桌边的这群人,都是相交数十年的同门师兄弟。

  这样的聚会,早已成为他们每周固定的安排。“以前是每周一三五聚,现在改到二四六。”吴国标说,每周三次的相聚,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林虎和吴国标分别是红林武馆的顾问和理事。不久前,他们到四川峨眉山参加第十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以下简称第十届锦标赛)。在这场汇聚全球5000多名“武林高手”的赛事中,他们不仅让昌江红林功夫首次亮相世界舞台,更一举夺得2银2铜的佳绩。

  百余年传承

  以武强身心

  对林虎而言,红林功夫是自家武功。而林虎和吴国标除了同门之谊,还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两人自年少相伴习武,始终致力于红林功夫的传承和推广。他们的武术人生,也交织出别样的精彩。

  红林功夫起源于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至今已有174年历史,起初叫“林家功夫”,1976年红林武馆创建后改为现名。它集南拳、洪拳、华拳、形意拳、太极、八卦等武术精华,博采众长、充实创新,经几代祖师的历练和汇聚,已形成系统完整、别具一格、特点清晰的传统琼派功夫。

  在红林武馆,年龄从来不是门槛。这里既有自开馆初期便坚守至今的老成员,也有刚上小学就来拜师学艺的新生代。

  11日晚上,同在院子里练武的就有4名中小学生。从器械到拳法,从扎马步、提气到出拳,他们在每一个动作中挥洒汗水,也传递着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

  若干年前,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林虎与吴国标也曾像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一样,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在心中埋下了红林功夫生生不息的根脉。

  “我从小体质偏弱,直到10岁左右才开始接触红林功夫,最初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出生于武术世家的林虎回忆道。他早年习武时以学习理论为主,同时练一些基本功,“真正系统性地学习,是从1984年我20岁那年才开始”。

  彼时,从小在外公家长大的吴国标才8岁。在浓厚武术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他也渐渐走上了习武之路。“以前一群人在这里对打比试,我们俩就互相抠动作。”吴国标指了指脚下的地面说道。

  “一开始都得练习站马步,一蹲就是半个小时。”一旁的林虎双手一沉,稳稳扎起了马步。“谁的拳打短了,哪个动作力度不够,我们就互相提醒,一起纠正。”话音刚落,他又流畅地比画了几招。

  如今,林虎已经退休,吴国标也年近五十,但两人对练功的热情不减反增。林虎从过去每天早起练功两小时,到现在经常一练就是一个上午;吴国标除了定期与同门一起训练,也经常外出传授武艺。

  “不管工作怎么变动,我始终会学习和传承自家武术。”林虎说。几十年来,即使白天工作再忙,他也要抽空打上几套拳,“如果白天没时间,晚上也会补回来。”

  登台迎首战

  打破了偏见

  跟着林虎走进武馆练功房,墙上那句“弘扬传统武术 传承红林功夫”的标语格外醒目,下面还贴了不少学员参加各类比赛的影像,另一侧则是红林功夫历代传承人的旧照。陈列桌上摆放着不少奖杯与奖牌,周围还有一些日常练武所用的器械。

  “这张就是参加锦标赛获奖后拍的。”林虎指着一张刚上墙不久的照片介绍。那是他和吴国标参加第十届锦标赛后的合影,照片中二人手举胸前的奖牌,含笑面对镜头。

  这是他们首次站上世界比赛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赛的100多名海南选手中,唯有林虎和吴国标在赛场上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本土拳法。他们不仅让这流传170多年的传统武术成功“出圈”,也打破了武术界长期流传的“海南拳种小,过不了琼州海峡”的成见。

  两人虽习武数十载,今年却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过去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退休后才有了这个念头。”林虎分享道。今年7月,他在海口观看第五届海南国际武术大赛时深受触动,“现场看了几天不同拳种的展示,觉得是时候上台表演家传的红林拳,也检验一下自己多年的练功成果。”

  说干就干。在多位同门的鼓励和支持下,林虎与吴国标先是在2025年全国传统武术公开赛(海南赛区)暨第十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海南省选拔赛中脱颖而出,随后被推选赴峨眉山参加第十届锦标赛,并再创佳绩。

  点开林虎的微信号,会发现他已将头像换成了最新的获奖照片。“选拔赛获奖时换过一次,锦标赛之后又更新了。”他微笑着解释道。

  尽管此次锦标赛获得两枚银牌,未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但林虎不怕遗憾,“下次参赛可以再赢回来”。

  没错,这正是林虎的雄心。即使年过六旬才首次踏上正式赛场,但对他而言,这不是终点,而是他走向更大舞台的起点。

  申遗又入校

  经典长流传

  据介绍,红林功夫主要由红林拳技法、太极八卦、豹拳、虎拳、腿法和器械技法六大内容组成。

  “我们的拳法招式丰富,一套拳中很少重复的动作。”红林武馆馆长林武介绍,“我们所创编的红林养生拳长达7分钟左右,包含上百个招式,其中大多数动作都不重复。”

  自1976年创建以来,红林武馆始终坚持以公益形式授课,累计培养学员已超过3000人。事实上,早在林虎与吴国标此次获奖之前,武馆就已有丰富历史战绩。

  2020年,中国海南(昌江)红林拳代表队12名弟子远赴新加坡参赛,一举夺得4块金牌、8块银牌。

  “基本上每次参赛,我们武馆的人都会获奖。”林武自豪地说。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举办的“奔跑吧·少年”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公开赛(海南昌江站)上,红林武馆派出的参赛选手又创佳绩,分别取得优秀教练员,少年组女子传统拳术(其他拳术)第一、二名,儿童组男子传统拳术(其他拳术)第一名和儿童组女子传统其他拳术第五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红林功夫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每年昌化镇峻灵王庙文化节、‘三月三’等活动,我们都会登台表演。”吴国标介绍。从今年7月起,受昌江武警中队邀请,他和林武等人每周六上午为武警传授琼州醒狮技法,进一步延伸武馆公益服务的触角。

  当前,林武正为红林拳申报昌江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配合昌江教育局,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工作,计划明年春季开学后,在全县5所中小学引入红林功夫,作为四至九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必学内容。

  “到时候几百名学生在操场上一起打拳,那场面一定很壮观!”谈及即将开展的校园教学工作,已为人师的吴国标话语里满是期待。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