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新闻11月19日电(尹建军 苏军)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重大项目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压舱石”,更是经济提质增效的“主引擎”。如何让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跑出“加速度”?
政策集成:织密要素保障“保障网”
“以前跑项目,最担心的是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衔接不畅,现在有了‘四位一体’保障体系,心里有底了。”在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施工现场,该项目负责人说。
海南坚守“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核心逻辑,创新构建“增量保障+存量保障+专项保障+反向保障”的资源要素保障体系,相关做法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在增量保障上,推进投资扩容增效,优化用地用海用岛报批制度,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创新设置动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统筹空间资源要素保障;存量保障方面,探索创新建设用地空间资源城城挂钩、城乡挂钩、垦地挂钩、村村挂钩,引导自然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集聚,全国首创跨用途土地置换、“容积率漂移”等闲置土地盘活路径,制定因公共利益收回闲置土地补偿标准,累计盘活重点园区存量用地2.3万亩;专项保障方面,为交通、能源、民生等领域开设“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推出支持乡村振兴、水利水务、台风灾后重建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反向保障方面,采取优化保障区、严格监管区分类管控,大开要素保障的前门,堵死违法用地的后门,形成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统筹联动的闭环监管机制。
2024年以来,既聚焦G98环岛高速扩容、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等新开工重大项目落地,也着力化解不动产登记等历史遗留难题。今年全省新开工160个重大项目中,150个具备保障条件的项目全部完成要素审批,审批完成率100% 。
流程再造:审批改革跑出“加速度”
“以前办用地用林审批,要跑多个部门、交多套材料,现在‘一次申请、一窗受理’,少跑了很多冤枉路。”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办事人员点赞。
2025年海南推行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改革,创新构建“一张底图、一次申请、一口受理、一个平台、一套坐标、一套材料、一次处罚、一窗分发”的“八个一”体系,并于9月26日实现新办公模块全省上线。这一改革直击“部门壁垒、流程繁琐”痛点,让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已受理联动审批项目49宗,批准36宗,平均压缩审批时长18天。
部门协同让服务更精准。省资规厅联合多部门通过“厅局融合、部门融合、省厅与市县资规局融合、厅机关内部处室及下属单位融合”四个融合,联合省林业局组建要素保障服务专班,与发改、交通等部门建立项目前置联络会商机制,推动全省自然资源要素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还联合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开展“送政策下基层”行动;更通过“厅领导分片包干+业务处室‘一对一’帮服”机制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基层,让企业和市县少走弯路,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与此同时,海南省加强国土空间智慧治理,构建了系列“机器管+”应用场景,精准实现对自然资源要素的有效管理,稳妥有序推进全域全类型全流程国土空间治理改革,整合提升国土空间信息系统,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赋能国土空间智慧治理,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依托“自然资源超市”平台,将各类自然资源信息统一归集、统一发布,公开透明、便捷交易。建立自然资源要素“批、供、用、补、查”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强化批后供后监管。
蹲点帮服:一线解题激活“新动能”
通过蹲点干部协调指导,一些困扰我们的供地难题就得到有效解决。在儋州市,“省厅领导分片包干+业务处室定点帮扶+蹲点干部跟踪服务+市局要素专班联动”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让项目推进更高效。截至目前,当地48个省重大项目中,11个竣工、24个续建、13个新开工,新开工项目已完成要素保障。蹲点干部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形成“上下联动、主动服务、定期督导、狠抓落实”的协同机制,用“清单化”管理破解基层难题。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海南“蹲点服务”的精准发力。今年9月初,省资规厅启动“支持重点市县挑大梁”要素保障蹲点服务专项行动,10名业务骨干进驻海口、三亚、儋州等7个重点市县,开展为期4个月的“同办公、同服务、同攻坚”帮服。在澄迈,蹲点干部梳理供地审批流程,针对“部门衔接慢、材料反复改”痛点,推出“提前介入指导、并联审批办理”方案,企业拿地前便明确指标要求和材料规范,平均每个项目缩短5-7个工作日审批时间。
蹲点干部聚焦要素保障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与蹲点帮服专员同频共振、同题共答,深入宣传解读政策,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东方市的蹲点干部组建政策宣讲团,下沉东方市三家镇、板桥镇、感城镇等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面对面解答征地补偿、规划报建等要素保障疑难问题30余项,有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重大项目建设的速度,彰显自贸港发展的力度。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厅长贾文涛表示,海南以政策创新为引领、以流程改革为突破、以一线帮服为支撑,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用高质量要素保障为重大项目“松绑减负”“加油赋能”,不仅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更让市场主体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温度”。
站在封关运作倒计时的关键节点,海南将持续深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制度改革,推动保障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判”、“普遍支持”向“精准滴灌”升级。如今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基础愈发坚实,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