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口构建残疾人教育全链条保障体系
2025年11月23日 11:23 来源:海口日报

  有学上,上好学,更出彩!

  □本报记者肖卫香

  “很有成就感,我又一次突破了自我。”近日,在海口市特殊教育教学教研协作体冬季运动会现场,海南(海口)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高一听障学生陈俊志在男子200米T60级竞赛中摘得金牌后激动地说。

  这场运动会,是海口首次以“协作体”名义举办的田径赛事,也是海口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日,记者从海口市教育局获悉,目前全市已构建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人教育全链条保障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标志着海口在推动教育公平、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体系全覆盖 特色教学活动有声有色

  11月21日,走进海口市融爱教育幼儿园,彩色游乐区域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稚嫩的笑脸迎着阳光,充满朝气。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内现代化设施齐全,配备绘本馆、视听功能训练室、视力检测室等多个功能场馆。作为海口首家公立特殊教育幼儿园,该园于日前投入使用,标志着全市已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全覆盖、市属学校与四所区属学校协同发展的特教新格局。

  海口部分残疾儿童曾面临“入学难”的困境。近年来,海口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系统构建起贯穿全学段的特殊教育支持网络,让残疾孩子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海口市融爱教育幼儿园的投用,填补了全市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的空白,为特需幼儿实现了‘康复干预’与‘启蒙教育’的有效衔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义务教育阶段,海口坚持“一个都不能少”,通过精准摸底、入学评估、“送教上门”等机制,确保绝大多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同时,我市严格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为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海口创新组建了“特殊教育教学教研协作体”,打破市、区特教学校之间的壁垒,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师资培训和经验交流,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加入‘教研体’后,我们学校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龙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梁安昕称,在省市特教专家指导和教师跟岗学习的带动下,校内各类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掌握硬本领 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特殊教育的意义,不止于完成学业,更在于点亮未来。日前,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加挂“海南(海口)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牌子,标志着海口特殊教育体系延伸至中等职业教育,残疾学生有机会升学学习专业技能,为融入社会、实现就业筑牢基础,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出路广”的跨越。

  11月20日上午,在海南(海口)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楼内,学生们正认真学习餐饮服务相关知识。“我们已开设艺术设计与制作、中西面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7个专业,招收了听障、肢障、视障和智障学生。”该校中职部相关负责人冯吉香介绍,如今学校的学生不仅刻苦学习技能,还陆续在省市各类赛事中展示才华,为未来以“技能立身”增添了信心。

  从一所学校到一个体系,从保障入学到赋能终身,海口正以一座城市的温度与力量,为特殊孩子编织梦想的翅膀。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全链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将不仅能“有学上”,更能“学得好”“更出彩”,带着知识与自信,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