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正文 分享
三亚落笔洞——如椽巨笔写春秋
2021年11月29日 15:08  来源:海南日报  宋体

  三亚落笔洞入口处。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摄

落笔洞的摩崖石刻。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摄

落笔洞遗址出土的角锥。资料图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三亚,除了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不少历史文化遗存。而落笔洞遗址,则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落笔洞位于三亚市吉阳区落笔村东面落笔峰南侧崖壁下,因洞内有巨大的钟乳石垂吊形如悬笔而得名。遗憾的是,如今“悬笔”仅留下半截。1992年至1993年,考古人员两次对落笔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大批珍贵文物,让落笔洞成为三亚乃至海南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地下之水“溶”出人间仙洞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驱车来到落笔峰下探访落笔洞。这里目前尚未正式对公众开放,记者说明来意后,经安保人员允许,从临时入口进入抵达洞口。

  明正德《琼台志》记载:“石峰独耸,高数十丈。中有石洞,俗传有僧于此坐化。又有悬石,击之如算。高处一石门,有万马首。入其中,有二石,形如悬笔,笔尖水滴不断。”这段话描写的正是落笔洞。

  据了解,落笔峰系燕山运动的产物,即由于地壳深处的物质上涌形成挤压,导致石灰岩层一部分上升、一部分下降。落笔峰便是岩层上升形成的地貌。落笔峰山体还处于地下时,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洞穴,特别是处在深保水带下,溶洞不断扩展其空间。随着山体的抬升,溶洞逐渐脱离深保水带而接近浅水层,其形态继续演化。

  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三亚落笔洞遗址》一书提到,落笔洞露出地表之后,在它形成的早期,其西南侧的岩壁已生成了若干裂缝或小穴,其后,受雨水溶蚀等因素影响,裂缝、小穴随之扩大,加之洞壁岩块崩塌等,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景观。

  位于落笔峰西侧的落笔村是一个黎族村落,蒲亚卡就出生在这里,现在他是落笔洞遗址的一名管理员。他说:“过去,落笔峰附近的村民把落笔峰称为‘神山’,把落笔洞称为‘仙洞’,他们去洞中烧香祈福,希望心想事成。”

  两次发掘探寻文明之光

  如今已年逾花甲的孙建平,见证了落笔洞遗址的发掘保护过程。1992年7月,在三亚市博物馆工作的孙建平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文博专业学成回来,开启了27年的文博工作生涯。

  同年3月,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师的带领下,该校文博班部分学员到三亚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实习,复查落笔洞是实习任务之一。“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洞内灰色胶结层断面上采集到5枚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少量鹿、豪猪、龟、鸟类等脊椎动物化石。”谈起当时的情景,孙建平至今仍难掩兴奋。

  据了解,当时海南省文化厅文物保护管理专业人员将这5枚人类牙齿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结果显示其属于晚期智人牙齿,距今一万余年。“这些考古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媒体铺天盖地进行报道。”孙建平说,1992年12月,海南省博物馆、三亚市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组建了考古发掘队,对落笔洞进行了为期3周的科学考古发掘。

  “除出土包括亚洲象化石在内的一批动物化石外,最重要的是再次出土了8枚人类牙齿及其石、骨、角制品等生产工具。”孙建平说,1993年10月至11月,考古发掘队开展第二期发掘工作,又出土了华南虎下颌骨化石,新发现了鹿、豹、豺等哺乳动物化石。

  经科学测定,专家们认为落笔洞相关遗存距今约一万年。也就是说,在一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落笔洞遗址对于研究海南古人类活动状况、来源分布、繁衍变迁,以及人文地理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摩崖石刻讲述人文往事

  参观落笔洞,不难发现岩壁上的摩崖石刻,这些长长短短刻入岩石的文字,是古人留下的人文印记。

  在落笔洞洞口处,岩壁上“落笔洞”三个大字十分显眼。1982年初,三亚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对落笔洞进行调查,何擎国等人发现“落笔洞”三字的右边有“至元癸未”四字,左边有“维山”等五字。但“维山”下面的三个字模糊难辨。

  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何擎国对其进行拓片后,仔细研究。“我在正德《琼台志》中发现,‘云从龙号维山道人’,而题字的时间‘至元癸未’又与云从龙到海南平定叛乱的时间相符。那模糊的三个字,依次是繁体的‘云从龙’。”何擎国说,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游览落笔洞,他们在此吟诗作赋,镌刻摩崖。据了解,落笔洞岩壁上共有七处诗词题刻,而最早的题刻,是宋代游寓诗人倭倭才的诗《落笔峝》:“峭壁凌空望杳微,重重烟锁雾云衣。深林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绕四周。”

  落笔洞的书香气还曾吸引文人在此驻留。明代崖州饱学之士纪刚正在落笔洞内修建书院,并在此讲学,希望借助落笔洞“神仙落笔”的灵气,为国家培养人才。他写下的“化工造笔是何年?顿在穷荒绝岛边。笔下烟云常自起,想因多是济元元”,也刻在了洞壁上。

  三亚文史专家周德光在《来自人文落笔洞的感悟》一文中对落笔洞的题刻进行了解读,认为这些诗歌状写岩洞大观、实写生态环境、描绘石景、抒写文化气象、表达流连忘归之意,内涵十分丰富。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笔洞遗址的保护管理备受关注。目前,三亚已编制《三亚落笔洞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0)》,还拟定了《三亚落笔洞遗址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以更好地保护落笔洞遗址。

  链接

  钱铁洞

  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钱铁村旁钱铁山半山腰,高约12米,宽约20米,深约60米。分上、下两洞,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考古人员2009年在洞中地层发现少量打制石器,2012年在洞中发掘和采集了近百件精制石器。该洞穴遗址对于研究海南古人类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信冲洞

  位于昌江七叉镇保由村西南约2公里的混雅岭南面峭壁上。考古人员在洞顶的裂隙堆和几个支洞中发现了动物化石,包括灵长目、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啮齿目、爬行目等。经测定,动物化石年代距今40万年,洞穴内堆积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信冲洞遗址是我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文字整理/李艳玫 

  制图/杨千懿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