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海口湿地,海南自贸港“绿色新名片”
2020年11月19日 11:54  来源:海口日报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凌楠 摄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凌楠 摄

  11月18日,海口生态文明建设再迎“高光时刻”——“海口湿地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这个项目获得成功,展现了海口在湿地保护修复、规划和实施中的优秀领导力。我们相信,该项目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许多城市起到表率作用,具有全球影响力。”当天,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颁奖典礼在线举行,保尔森奖评委会联席主席、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对外事务官琳·斯嘉丽表示,地球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物种灭绝期,希望自然守护奖能助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 龙易强/文 石中华/图

  海口再捧大奖 国际范儿十足

  保尔森基金会于2011年创建,在经济、金融市场、环境保护和政策倡议的交叉领域开展工作,注重助力平衡的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保尔森奖每年颁发一次,对在中国境内推行的创新的、可复制的、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市场解决方案进行表彰和奖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年度奖项。

  “近年来,在海口湿地自然教育方面,保尔森基金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先后参与支持海口五源河湿地教育中心和海口五源河湿地公益保护地项目建设,参与组织并顺利举办2019年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培训班暨湿地保护网络年会等。”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综合科负责人吴淑邦介绍。

  为倡导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基础的发展理念,今年保尔森奖特增设“自然守护”类别,呼吁各界采用创新方式和机制来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在本次119个申请项目中,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的“海口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探索的“湿地+”修复治理模式脱颖而出,一举获得本届“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自项目启动以来,海口已建立了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6个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率从16.01%提升至55.53%,湿地保护面积从4658.42公顷增加到16155.67公顷,成为了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新增的自然守护类别发掘应对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紧迫挑战。我们鼓励政府、企业和公民做好大自然的守护者,重视中国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并为之投入。我们需要创新思维、更明智的投资和突破性技术,为地球的未来绘制更好的发展蓝图。”

  创新保护机制 提升修复效果

  随着城市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海南省省会和海南自贸港重要开放门户,近年来,海口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创新保护机制,在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湿地保护的问题上,作出了不少新的尝试。

  在湿地保护顶层设计上,海口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上述3个文件还被原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转发全国林业系统学习借鉴。

  为将湿地管住管好,海口市以组织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在全国率先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设立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实现海口市湿地资源统筹规划、系统管理,有效提升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效果。

  海口还以“湿地+”保护修复治理模式,整治城市内河湖,取得显著成效。以“湿地+水体治理”模式建设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在建筑垃圾堆弃场上建成1.4万平方米、日处理污水5000吨的八级人工梯田湿地;以“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治理模式建设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有效保护和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以“湿地+土地”整治模式建设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保护近万亩湿地……

  此外,在湿地保护宣教方式上,海口与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和深圳红树林基金会联合打造海口五源河湿地教育中心,成为全国“湿地教育中心项目”的首批3个示范项目之一。并在保尔森等基金会的支持下,积极申报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项目。在全省创建首批10所湿地学校。加强湿地科普书籍编辑及出版工作,其中《阿水的湿地旅行日志》获得2017-2019年度海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优质书籍读本”称号。

  生态效益凸显 指示物种频现

  每年3至7月,有中国“最美小鸟”之称的栗喉蜂虎就会准时来到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繁衍栖息。羽毛艳丽、飞行技术高超,当属鸟界的“颜王”和飞行界的“技术流”,再加上会投喂美食讨“女友”芳心,深得市民喜爱和追捧。

  今年9月29日,在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海口五源河湿地公益保护地项目举行上线仪式,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一块湿地类型的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正式落地海口。

  作为蚂蚁森林第一块湿地,这片孕育着红树林森林、草地、河流和沙滩的土地,也是虎纹蛙、花鳗鲡等珍稀动物日常活动的栖息地。

  像栗喉蜂虎、花鳗鲡等这类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的生物,是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而海口湿地不断涌现的新物种,就是大自然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在“发言”。

  2020年,林业部门联合科研院所对海口羊山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进化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中国水蕨属新物种——邢氏水蕨,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增添了新成员。湿地是最易受人为干扰的敏感生境类型之一,新物种邢氏水蕨的发现得益于近年来海口市羊山湿地大力推行的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与新物种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份惊喜。这份惊喜与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密不可分。近年来,海口分别成立了54支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人数超过9000人。志愿服务项目“美舍河变形计”,喜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此外,海口还把湿地文化融入校园,通过创建10所湿地学校,让湿地保护走进课堂,从小培养青少年湿地保护意识,以“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带动一大片”的方式为海口湿地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海口在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共享生态红利 谱写崭新篇章

  水清岸绿的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充满野趣的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人水和谐的鸭尾溪湿地公园……近年来,海口不断夯实生态底色,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大大提升了城市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支撑。

  在大力发展湿地产业、开展生态旅游方面,海口依托红树林湿地开展民宿体验,仅美兰区演丰镇年接待游客就达20余万人次;将湿地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美兰区三江镇“鹤舞九湖”每年吸引近5万人次游客旅游观光,龙华区龙泉镇涵泳村和琼山区凤翔街道新潭村千亩荷塘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前去观赏荷花。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周边村庄自2016年引种石斛后,不但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生态旅游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是吸引高端企业落户的法宝。美丽的海口湾滨海湿地吸引了国内外游客驻足,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网红打卡点。2018年以来,坐落在海口湾的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吸引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普华永道、今日头条、爱奇艺、腾讯、抖音等企业进驻。

  湿地保护修复,海口一直在路上。如今,在海口江东新区,规划面积2225亩的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85%的工程量,预计明年3月底完工,建成后将成为江东新区首个滨海生态休闲区;东寨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已经实施退塘还湿2550亩,其中种植红树林1850亩,将对东寨港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浪潮中,海口将持续深入抓好湿地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工作,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公共产品,用心用力用情谱写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

  相关链接

  海口湿地保护成就

  ◆2018年,海口市荣获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2018年,海口美舍河、海口五源河入选全国黑臭河流生态治理十大案例

  ◆2019年,五源河、美舍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了国家林草局验收,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2019年,海口荣获中国绿色基金会颁发的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和阿拉善第八届SEE生态奖

  ◆2020年,中国第一块湿地类型“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落地海口

  ◆2020年,“海口湿地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编辑: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