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口之窗—正文
海口市社会福利院手工老师用环保艺术助推垃圾分类
2021年06月09日 17:06  来源:海口日报
范艳艳用废弃物制作的部分手工作品。
范艳艳用废弃物制作的部分手工作品。

  废弃物海口上演“变形计”

  市社会福利院手工老师用环保艺术助推垃圾分类

  □本报记者 龙易强 文/图

  用啤酒瓶制作玩偶或者花瓶,用头发编织刺绣作品,用瓜子壳和甘蔗皮制作艺术画……当艺术与环保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在海口市社会福利院,报纸、碎玻璃、小石子等废弃物正通过手工老师范艳艳的巧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焕发出艺术的光芒。

  6月6日,在海口市社会福利院手工房,范艳艳正在教孩子们做手工。几十件由她创作的环保艺术品,摆放在房间四周。

  “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让废旧物品焕发新生,让垃圾变身艺术品。”范艳艳说,从2013年起,她就开始钻研创意手工制作,利用废旧报纸、旧衣布料、瓦砾等物品进行创作。

  喝过酒的啤酒瓶或者酒坛,用黄色的麻线一圈圈缠绕起来,套上用毛线织出来的小外套,一个活灵活现的小人偶就出来了;将绿色的啤酒瓶碎玻璃、红色的碎瓦砾组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一件颜色分明、构思精巧的《玻璃玫瑰》作品;看过的废旧报纸,折成一条条,连接起来编成花瓶,用来插干花……在范艳艳的眼里,万物皆有用。

  除了充分利用好家里的废旧物,外面一些可利用的物品更是丰富了范艳艳的创作。一种茎秆粗糙分明的小草,她用来做成椰子树的树干;水果箱里用来做缓冲的纸花,被她涂上不同颜色,粘贴在一起成了一幅艺术画。别人眼里的垃圾,在她这里变成了宝贝。

  “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价值,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为了向更多人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范艳艳经常走进海口一些社区,开展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手工课程,呼吁大家践行环保理念,通过回收再利用,助力垃圾减量。

  目前,在她创作的近100件作品中,不少作品参加了环保创意展,给市民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用中国结剪下的碎线头模仿梵高《星空》创作的艺术画,拍出过4900元的高价。

  “如果我们把废旧物品和其他生活垃圾扔在一起,不仅增加了垃圾回收处理的难度,还造成了资源浪费。”范艳艳说,垃圾分类跟每个人相关,用创意把废旧物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自己也会收获到快乐和自信。

  “我希望有一个场地,能在那里免费教大家做创意手工画,让自己的公益之路走得越远越久,也让更多的人投身环保工作。”范艳艳认为,只有让更多人了解旧物利用,体验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实惠,才能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带动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