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昌江王下乡:90后黎族姑娘家门口就业
2021年11月25日 17:14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绍远

  接电话、带客户,闲暇时给大厅候坐的客人倒杯茶水……11月17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大炎村委会浪论村的“浪悦黎奢”民宿大厅内,身为前台的90后黎族姑娘韩小春忙个不停,“今天13间客房都满了,入住率100%。”

韩小春在浪论村民宿前台工作。记者 李绍远 摄

  新海南记者一行见到韩小春时,她正与其他员工商量着为客人筹备黎族特色饭菜。韩小春是土生土长的浪论村人,今年27岁。她个子不高,偏瘦,但步伐十分轻快,一笑起来,就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黎陶制品、大力神图案……在“浪悦黎奢”民宿,黎族风情浓厚。房屋风格以及餐厅的桌布、抱枕、桌旗等装饰物,无不包含黎族元素。正是这些独具黎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些黎族图案,韩小春打小就熟悉,如今在她眼中,却是从未有过的好看和亮眼。

王下乡浪论村民宿客房。记者 李绍远 摄

  韩小春说,家里兄弟姐妹5人,小时候父母用一毛钱能换来5个糖果,那是儿时最甜美的零食。高中毕业后,她决定外出打工,“小时候几乎没有见过外人。没人愿意来,我们也想走出去。”那些年,和韩小春作出同样选择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曾经,一穷二白、山高路远,是外界对王下乡的最初印象。近年来,王下乡在全省率先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地政府还通过技术引进和资金扶持等办法,动员村民发展橡胶、槟榔、沉香、花梨等特色产业。

王下乡浪论村民宿。记者 李绍远 摄

  2018年底,王下乡获评全国第二批、全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到2019年底,王下乡实现全乡脱贫,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双增长。王下乡的快速发展,逐渐吸引年轻人回乡。

  前些年,在外漂泊几年的韩小春回到村子,亲眼见证了王下乡变好变美,“村子有了路灯,有了水泥路。一家家农家乐开张,一栋栋民宿建起来。”

韩桂梅在民宿客房整理物品。记者 李绍远 摄

  2019年初,在守住了绿水青山后,昌江县委县政府开始谋划,利用王下乡青山、绿水、清新空气,以及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等“家底”,以建设“中国第一黎乡”为目标,将全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进行一体化布局,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镇。

  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一期项目,以“一步一里一风情,一草一木黎家情”为主线,将三派村、洪水村和浪论村3个分散的村庄串联,打造出立体式、多维度的旅游体——“黎花三里”。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浪悦黎奢主题民宿、黎山麓驿站、山兰酒作坊、黎家生态餐厅、浪悦咖啡驿站等文旅项目纷纷落户王下乡,韩小春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一个月2600元。离家近,照顾家人和工作两不误。

  其实,在“浪悦黎奢”民宿就业的不仅韩小春一人,同村的韩桂梅也在民宿从事客房服务工作。

  韩桂梅今年36岁,是从王下乡三派村嫁到浪论村的,两个村之间距离8公里左右。三派村是进入王下乡的第一个黎族村落。2005年,韩桂梅嫁入浪论村时,家里也有不同声音,担心她“嫁到更深的大山里,日子怕是更苦的。”

王下乡浪论村民宿。记者 李绍远 摄

  在韩桂梅早期的印象中,浪论村到处都是茅草屋,简陋,既不遮风,也不挡雨。村民吃穿用度几乎全仰赖大山,是靠山吃山,越吃越穷。“村子就是一条土路走到底。有一年,大雨把泥路冲垮了,很长一段时间,出行是个难题。”

  如今,苦日子终于慢慢熬了过去。韩桂梅在民宿工作,一个月有2600元收入,加上家里的一些橡胶收入,日子慢慢滋润了起来。

  “王下乡经过几年的发展,愈发有‘底气’,村民生活有盼头。”昌江民宗事务局办公室负责人李龙曾在大炎村委会任驻村第一书记3年多,亲身参与了浪论村美丽乡村建设。他说,去年5月1日,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正式开放后,至今已累计涌入游客约10万人,一跃成为海南人气最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期间,村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和民宿,销售牛皮凳、黎锦、蜂蜜等特色产品,鼓了腰包。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