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题—正文
于家于国于时代 同心同向同前进
2023年09月21日 11:24  来源:天涯同舟

  白驹过隙,光阴如梭。

  转眼间已加入民革24个年头。从懵懂青年成长为地方组织负责人,再到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伴随着责任的加大以及置身故纸堆时那种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认识愈加深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凝心聚魂团结奋进的信念亦愈久弥坚。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中华儿女永不流失的精神之钙、奋发图强的精神归依。隔着时空触摸那一个个隐入历史的夜晚,倒拨回的时光揉在泛黄日记里,承载着先辈们浓浓的家国情怀。

  1939年2月10日,腊月廿二,寒夜

  一位年轻人辞别双目失明的母亲,伴着零星枪炮声和刺骨海风,于海口新埠岛滩涂寻舟北渡。年轻人是我舅公(外婆胞兄),白天刚参加了琼崖守备自卫队对日寇进占海口的战斗,失利后他毅然投笔从戎、抗战救国。84年前的那个子夜,舅公“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在侵琼日寇追杀和不愿当亡国奴的思想支撑下连夜北渡广西辗转柳州(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投军,旋即考入黄埔军校……”。抗战期间,舅公所部参加了当阳、安远对日伏击,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桂南会战、宜昌战役、远征滇缅等。曾面对敌伞兵和毒气攻击,激战南京大屠杀主凶13师团七昼夜,突入宜昌城;在参加中国远征军作战中,渡怒江歼敌于滩头阵地,打通滇缅公路,攻占芒友与驻印新一军会师(立首功),打黑渡、七道河,克平戛,围象达,进军畹町,强攻回龙山,占领田九谷。

  1949年12月初,西南战地,火线之夜

  肩负共迎新中国成立特殊使命的舅公,只身与中共和平使者取得联系,共同促成二十兵团成都起义。时任兵团副参谋长兼第二军参谋长的他负责整编部队入列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并任军副参谋长。该军于1950年10月和1951年7月两次奉命入朝,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和渡海攻岛、守备西海岸作战,攻入汉城,前锋冲至三七线附近的水原地区,以汉江两岸防御战之英勇顽强和惨烈牺牲而闻名。

  思乡情切的舅公后来辞去军职返琼侍奉老母。作为建国后返琼最高军阶起义人员,他坚决不给组织添麻烦,自掏积蓄置小摊以售卖、维修自来水笔养家糊口。当组织上需要他时,舅公义无反顾关摊到统战部上班,担任党派工作组长,后欣然加入民革,是海口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建国初海口民革“五人小组”成员、市筹委会专职委员,为起步阶段的海口市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民革组织发展做了许多有益工作。上世纪80年代民革恢复活动时舅公已过退休年龄,他一如既往坚持参加民革活动,并积极举荐年轻人接续民革工作,为组织发展尽心尽力。

  除舅公外,家里还有两位黄埔学生:二伯公是四期中共党员,受派留苏回国后负责保卫粤闽赣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的安全(红十一军一纵政委),1930年7月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独立师政委任上牺牲;堂舅公是十一期,抗战胜利后赴港经商,始终关注家乡发展。先辈们一介书生,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家国情怀,日记上清隽的字迹,述说着他们在国难当头时的苦闷愤慨和抵御外侮时的艰苦卓绝,记录着跟随中国共产党救中国的欢欣鼓舞,抒发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时的激情豪迈,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他们心底永远的基石。

  民主党派成员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革与黄埔渊源深厚,爱国、革命、不断进步之精神既是一种传承,又是民革人投身新时代多党合作的信仰。树立情怀、坚定信仰,才能焕发传承的生命力,穿越时空铸就多党合作生生不息的精神航道;才能构就多党合作的生命线,激励“小我”融于“大我”,坚定地跟中国共产党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合力。

  (作者:林青 民革党员,民革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海口市委会专职主委)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