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升起,华灯初上,正是很多人出门“觅食”的时候。在很多市民的记忆中,或多或少都与路边摊有过故事:夜宵“撸串”,来份炒粉,三五朋友聚一起喝杯啤酒,椰城的夏天也因此多了几分惬意。
“生活中需要这样的烟火气。”这是很多受访的市民对街边夜宵摊或流动摊贩的看法。
记者近日走访了海口部分街区夜宵摊点和流动摊贩,发现这些“烟火气”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城市管理的困扰:摊点不注意卫生,导致公共路面被油渍污水、烧烤料等附着发黑发臭;为躲避执法,占道经营的摊贩与执法人员“躲猫猫”。
海口坡博路附近一处路边夜宵摊点。
一边是市民希望留住的“烟火气”,另一边是市容秩序的维护,两者如何兼得?有专家学者建议,海口可以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让这座热带滨海城市保留它的特色。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康景 文/图
记者走访
路边夜宵摊
带来“烟火气”也带来油污渍
10月14日晚上10时许,记者来到海口龙湖光年附近一处新建道路的路口,发现这里早已聚集了约10辆流动摊车,有卖烧烤炒粉的,也有卖臭豆腐猪杂汤的,还有卖炸串和麻辣烫的,现场烟火气息浓郁,人流嘈杂,颇为热闹。
滨湖路一处路口摊贩留下的污垢。
顺着这条道路一直往坡博路方向走去,记者在多个十字路口均有发现类似的夜宵摊点。
“老板,鱿鱼、螺肉、鸡翅尖,每样来两串,加点辣!”在嘈杂声中,食客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些摊点大多是在人行道上空地放置几张桌子并配有椅子,方便食客就地用餐。摊主们颠勺声、炉灶里嘶呼嘶呼的喷火声、食材与油相遇的嗞嗞声,以及人们的谈笑声,伴随着烟火气和食物香气,构成了椰城的“夜景”。
然而,记者再进一步观察时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在坡博路一处十字路口的人行道小广场,一位卖夜宵的流动摊贩正在炒菜,炉灶旁有一个专门收泔水废渣(洗锅水)的红桶,摊主在倒洗锅水时多少会有一些废水油污流到路面上。摊点撤去后,路面留下油渍与炭渣。
在烧烤摊前,摊主刷油撒料纷飞,不时有料渣和油点掉落地面。在炒粉摊前,摊主涮锅时,大量洗锅水飞溅出来掉落在地板砖上,留下明显的污水残渣,地板砖已经发黑形成一层污垢。
市民希望
街头留下这抹城市“烟火气”
今年32岁的阿振是一家企业的会计,2015年刚毕业时回海口找工作,曾在坡博村内的民房租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在一家药企实习,晚上回来住处的时候,与金地路相对着的那条通往坡博村的路上,夜间会有一长排的摊贩沿路经营,有猪脚饭、炒粉、烧烤……真的很香。”阿振说,如今这一切都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龙湖光年附近一路口,夜宵摊造成的路面脏乱。
“现在街区的确变干净了不少,也整洁了,新修的路也很好,但是没有了这些夜宵摊,就感觉没有生气,有时候为了吃烧烤和炒粉要去夜市,路远不说,还没有那种氛围。”阿振说。
采访中,有不少市民的想法与阿振相同,他们希望街头留下这颇具城市“烟火气”的夜宵摊点。
管理优化
城管:对占道经营的摊点将劝离和执法
针对上述记者走访发现的夜宵摊点问题,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龙华分局有关人员表示,不管是已移交道路还是新建已实际使用的未移交道路,执法人员都会依照法规对占道经营者进行劝离和执法。
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人士介绍,作为执法部门,将根据法规进行执法维护城市秩序和整洁,这些流动性的夜宵摊点违规占道经营,给公共路面造成了脏乱,执法人员必须依规执法。
专家:政府可牵头制定规则监督卫生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仁君认为,城市管理应该更人性化,海口街区的夜宵摊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存在,这不仅关乎基层就业创业,也关乎市民生活的便利,更关乎一座城市的温度和“烟火气”。
“政府部门可以牵头制定街头摊点经营的规则,包括划设适当的点位,经营过程必须做到的卫生保洁等等,如果摊贩不能按照要求做到保洁维护市容秩序,执法部门就可以对‘屡教不改’者进行严格处罚,对于屡次失信者可以考虑禁止其继续在点位经营。”李仁君说,海口也有做得比较好的点位,例如海大南门夜市,虽然也是在道路两侧经营,但设置管理人员巡逻和监督经营者的卫生保洁工作,加强管理,不仅守住了人们期待的 “烟火气”,也保障了市容秩序。
李仁君说,海口可以在夜宵摊点的管理方式上借鉴更多地方行之有效的办法,优化管理方式,有时候能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他山之石
广西南宁
为流动摊贩
打造临时摆摊点
为了加强流动摊贩的管理,2024年10月,广西南宁市设立摊点摆卖扰民整治工作专班,印发《南宁市服务和规范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南宁市加强临时设摊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市摊点摆卖扰民乱象联合整治行动的通知》等文件。
该市市政和园林局(南宁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加强疏堵结合,持续推进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如加强对严管区(街)内摊点摆卖乱象的全面管控,严禁乱摆卖;加强对限时区(街)和规范区(街)的规范管理,教育引导流动商贩进入指定区域集中有序摆卖。目前,全市共划定严管区(街)49个、限时区(街)116个和规范区(街)147个。同时,结合管理实际,推动规范区(街)提质增效,努力打造示范性临时摆卖摊区。据统计,全市设置各类临时摆卖摊区229个,可容纳摊位共计18217个,摊区配备管理、环卫等人员307人,服务低保、残疾、退伍人员摊位数378个,解决就业人数2.7万余人
(数据来源: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