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两会前奏 | 省政协调研报告建议:善待善用“候鸟人才”
2019年01月23日 08:28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海口1月22日讯 (记者 刘操)近年来,海南温暖的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旅游资源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候鸟”飞入海南。“候鸟”的大量涌入,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同时也给海南的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

  去年,省政协将“加强‘候鸟群体’服务管理、发挥‘候鸟群体’作用”作为2018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海南日报记者1月21日从省政协获悉,《进一步加强“候鸟群体”服务管理 发挥“候鸟人才”作用的调研报告》日前已出炉。调研报告将为我省应对“候鸟群体”给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发挥“候鸟人才”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现状:海南“候鸟群体”人口总数164万

  据介绍,为了做好此次调研,省政协调研组在我省18个市县、洋浦经济开发区和福建省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了30余次专题讨论会和座谈会,收集了115条意见和建议。

  调研期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调研组对课题调研的思路重新进行了调整和谋划。调研组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候鸟群体”的服务和管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不仅是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调研报告显示,“候鸟”主要是指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来琼不以旅游为目的、居住时间超过半个月的人员。据统计,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琼“候鸟”数为164.77万人,约为海南户籍人口总数的17%。其中,三亚“候鸟”数达41万人,占全省“候鸟”总数的24.9%,约为三亚户籍人口(58.56万人)总数的70%;海口“候鸟”数27.2万人,占全省“候鸟”总数的16.5%。

  调研组指出,“候鸟人才”主要是指根据国家政策来海南短期工作的在职人才和已经退休在海南休闲、度假、养老的尚可工作的人才,不仅包括“候鸟群体”中的人才,也包括来琼短期工作的国内外各类人才。“候鸟群体”中有30%至40%是各类人才。

  分析:“候鸟经济”成为海南经济特殊增长点

  调研组认为,“候鸟群体”推动了海南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候鸟经济”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增长点。

  此外,“候鸟群体”还促进了海南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和本土文化进步,促进了地方党委、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候鸟群体”中的“候鸟人才”为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咨询服务,推动了我省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调研组提出,进一步加强对“候鸟群体”的服务和管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是顺应社会老龄化加剧和异地养老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趋势的绸缪之举,是应对海南“候鸟群体”给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的社会风险、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

  在发挥“候鸟人才”作用方面,调研组提出,“候鸟人才”是“百万人才进海南”的重要人才资源之一,要着力解决“候鸟人才”谁来引、引谁来、如何用、如何留的问题。

  调研组对加强“候鸟群体”服务管理的建议

  1.引导“候鸟群体”争做文明“候鸟”

  各级党委、政府要全力做好“候鸟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候鸟群体”的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自我教育管理,提升“候鸟”文明修养。

  2.强化服务意识 寓管理于服务

  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候鸟群体”服务保障体系,推广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

  3.引导“候鸟群体”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探索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合作、合作经营等方式,柔性汇聚“候鸟人才”,使其成为一支新的乡村振兴力量。

  调研组对发挥“候鸟人才”作用的建议

  1.按市场机制引进和使用“候鸟人才”

  充分利用好中央12号文件中“允许内地国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在海南兼职、兼薪,并按劳取酬”的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使用兼职型“候鸟人才”。

  2.做强省级“候鸟人才”服务网平台

  完善海南“候鸟人才”服务网功能,建立全省统一、动态更新的“候鸟人才”数据库,打造“候鸟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候鸟人才”供需见面会。

  3.建立“候鸟人才”相关保障机制

  建立契约化管理机制,维护用人主体与“候鸟人才”的合法权益,排除“候鸟人才”的后顾之忧。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