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昌江—正文 分享
昌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
2021年08月16日 15:42  来源:海南日报

在位于昌江乌烈镇的海南和丰世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花卉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管护花卉。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昌江农业农村局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提高农民的果树培育技术。

  ■ 本报记者 张文君 

  特约记者 黄兆雪

  眼下,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黎花里”文旅项目二期正加快建设。“项目二期是在项目一期基础上升级改造,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9月初完工。”王下乡党委副书记郭恒瑞说,自2019年启动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以来,王下乡加紧项目建设,已完成项目一期,正在建设项目二期,项目三期的设计方案也已基本完成。

  曾经是“贫困落后”的王下乡通过生态植被恢复、教育移民、生态补偿等举措,依托得天独厚的绝美风光和黎族原始文化等自然文化资源,打造“黎花里”文旅项目,重塑三派村、洪水村、浪论村3个原生地村落文化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王下乡的蜕变,是昌江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昌江采取落实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等多种举措,走出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昌江路径”。

  健全机制守底线

  脱贫“摘帽”既不是“船到码头”,也不是“车到站”。要实现可持续脱贫,就需要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联动机制。

  为此,昌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通过部门比对筛查、农户自主申报、乡村干部反映等方式,结合县教育局、民政局、医保局、住建局等行业部门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档外农村低保对象、档外特困户、档外临时救助对象、档外重度残疾人、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档外低收入家庭、档外孤儿、信访反映生活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开展排查,重点排查监测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等。

  “除省级排查对象规定的12类人员外,昌江还增加了档外低收入家庭、孤儿和信访反映困难的特殊困难群众,确保所有困难群体都得到排查,并明确工作任务,进行分片包干,将排查工作任务和责任到户到人。”昌江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陈学良说。

  在确保精准纳入监测对象方面,昌江加强部门信息比对。排查工作启动后,昌江乡村振兴局主动筛选的排查周期内住院个人自付费用累计超过7650元的大病重病户和各乡镇初步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提交给县财政局、公积金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交警大队、不动产登记管理中心、社保服务中心和农机中心等8个部门比对财政供养、公积金存缴、公司或合作社注册、缴税、商品房、职工社保缴纳和退休金发放等信息,并利用民政系统核查拟纳入监测对象经济状况和财产经济状况和财产,提高识别精准率。

  此外,昌江还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保险理赔和民政救助,最大限度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陈学良说,6月9日和10日,该局召集县民政局、太平洋保险公司、各乡镇乡村振兴分管领导和民政分管领导召开了协调会,理顺保险理赔和救助的流程,强化乡村干部对一般户理赔和救助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减轻因病对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刚性支出,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

  据悉,截至7月初,昌江已完成村级民主评议、乡镇审核、经济核查和部门信息比对、县级审定,最终确定纳入监测对象39户178人。

  瞄准特色强产业

  8月13日,在位于昌江乌烈镇道隆村的海南和丰世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花卉基地,村民们在大棚里认真地护理兰花苗。“在这里务工离家近,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道隆村村民杨海望说,她已在基地工作两年多,主要负责兰花的养护及包装等工作。

  海南和丰世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乌烈镇,从2019年7月开始发展兰花特色产业,助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该公司通过吸纳就业和入股分红,至2020年已带动乌烈镇及其附近乡镇269户贫困户脱贫,合计为1255人发放了扶贫分红500多万元。目前公司主要培育种植花卉品种有石斛兰、沙漠玫瑰、七彩千年木等花卉品种,单石斛兰年产量已达200万盆。

  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在当地政府的规划指导下,该公司拟带领乌烈镇乌烈村、峨港村种植兰花,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每个村委会将投资300万元,分别种植兰花60万株。村集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负责提供优质兰花种苗、技术支持及销售渠道。”海南和丰世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载耀说。

  “加大资金、政策、技术等支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昌江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玉娟说,在资金方面,今年以来,昌江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围绕该县“十大特色种养业”,重点扶持村集体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政策方面,昌江继续落实“4000奖1000”政策,对建档立卡监测对象和相对稳定脱贫户年度产业纯收入达到4000元的,奖励1000元。同时,该县落实天然橡胶保险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胶农全覆盖,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同时开展专项排查摸底、造册登记等工作。

  在技术支持方面,昌江将充分发挥县镇“农老师服务团”的作用,重点解决脱贫户和脱贫村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

  加强帮扶稳就业

  “之前在家务农,受市场和天气影响,收入不稳定。在政府的帮助下,我来到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每月有6000多元收入,比在家务农强多了。”昌江石碌镇尖岭村村民刘政群说。

  今年3月,在昌江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精心组织下,刘政群等人乘坐“点对点”专车赴粤务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他被介绍到广东省深圳市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主要制作手机配件等。“感谢政府帮我找到这么好的工作,现在每月还能有存款。我将一直干到过年,年后还会继续过来工作。”刘政群说。

  加强就业帮扶,昌江以广东务工服务站为平台,主动与广东省用工企业联系对接,摸清企业招工时间、用工需求,并统计该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进行实名制管理,做好用工输出服务,以“点对点”专车送厂的方式输送农民工赴粤务工。今年以来,该县已组织输出10批共882人次农民工赴粤务工。

  同时,昌江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以稳定就业为导向,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根据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制定精准培训计划,分批次在各乡镇各行政村开设挖掘机操作、电工、海南点心制作、家务操持等实用型技能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该县今年已举办68个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5694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4062人次。“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建筑砌墙的技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七叉镇乙在村村民韩劳麦说。

  “昌江通过‘点对点’专车输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有效巩固脱贫成效。”该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杨卉说。

  (本报石碌8月15日电)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