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兴万宁,海纳百川图发展。2021年以来,万宁市招贤纳士,力度空前。来自全市人才工作战线捷报频传:帮助医疗领域取得副高职称24人、正高职称4人,创历史最高纪录。2021年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679人,排名全省第三……成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万宁市加快“人才强市”战略建设、打造人才“宜聚”城市的不懈努力。
城市振兴发展,动力在创新,核心在人才。万宁市主动作为,从政策入手,破解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2021年,万宁市相继出台《关于更好发挥万宁市“候鸟”人才作用的暂行办法》《万宁市人才子女入学一事一议实施办法(试行)》《万宁市人才服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等文件,解决“候鸟”人才管理、人才子女入学、人才服务保障等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难点,进一步优化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体制。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围绕重点打造的四个百亿级产业和八大产业链用人需求,以槟榔产业园等八大园区为平台,万宁市组织全市104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平台发布248个职位3090个岗位数,薪酬在10万元以上岗位数148个,这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推动基地平台建设方面,万宁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配合建立兴隆咖啡产业及职业技能提升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训101期5998人。此外,万宁市配合建立和乐镇产学研基地,加深与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合作,有效实现人才双向培养。
“‘万州人才卡’服务事项真的很给力,谢谢你们,还特别邀请中国银行现场为我们办理业务,服务非常到位,辛苦了!”……近日,刚刚领取到“万州人才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研究员鱼欢和其他引进的人才笑容满面。
2021年,万宁市举办首届“万州系列”人才评选活动,发现、认定和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全面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万州系列”人才培育品牌,激励更多本地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截至目前,万宁市评选出万州名家、万州英才、万州工匠、万州乡贤共58名。万宁市还推行“万州人才卡”服务,为421名人才办理“万州人才卡”,多举措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去年万宁帮我解决了配偶的工作和小孩的入学问题,让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作为科技人才被万宁引进的东北农业大学冯镇教授,着力破解了万宁诺丽果品质差、酵素生产工艺落后等难题。他告诉记者,万宁切实落实好人才政策待遇,消除后顾之忧,优化人才生活环境。这让他在万宁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更加深了奉献、服务万宁的信念。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以市医院争创三甲医院为契机,万宁市引进培养成为正高职称的高希杰医生,他所从事的介入诊疗,填补了万宁市医疗技术和管理空白。万宁市还帮助大唐公司精准引进黄强等3名高层次人才,大唐企业发展逐年提质增效,2021年固投高达5.5亿元。万宁市持续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骨干教师12名。
此外,万宁市还引领“候鸟”人才发挥作用。去年,万宁向市医院等用人单位推进候鸟人才30余名,成功柔性引进7名医疗领域“候鸟”专家到市医院工作,补齐我市医疗人才短板。一位今年入职的“候鸟”人才说:“我干了一辈子超声科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经验,虽然退休了,但作为一名新万宁人希望能为万宁医疗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次要特别感谢市委人才发展局牵桥搭线,才有机会在市人民医院这么好平台继续发挥余热。”
市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万宁始终遵循实效为本,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一是配齐队伍,用心服务。选优配齐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络员32名,并举办12期15个专题的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以此提高人才工作者政策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关口前移,上门服务。主动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组织市行业主管部门到大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35余场次,用心为企业破解引才留才难题。三是落实政策,优化服务。万宁市以“查、破、促”活动为契机,统筹安排100套安居型住房专门用于人才公寓。四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人才宣传工作,分别在省级媒体平台发布有关人才工作宣传报道60余篇和在海南电视台播出人才工作专题片3个,发出万宁爱才、惜才、重才声音。
记者:梁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