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自贸港政策打造海南中医药产业集群和交易平台
2023年04月04日 09:15 来源:海南日报

  ■ 本报记者 郭萃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三批产品试生产及工艺验证,前不久通过药品GMP认证,首批产品预计本月便可以正式投产下线。”4月2日,海南聚绅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平正在为该公司中成药研发及生产项目的投产工作忙碌着。

  海南聚绅药业中成药研发及生产基地2022年底竣工,公司核心产品包括裸花紫珠胶囊、槟榔花口服液等。“裸花紫珠的药用起源于黎族民间验方紫珠胆木汤,具有显著的抗炎、止血等作用,已成为当下中医药的研究热点之一。”陈志平介绍说,该中成药项目年处理中药材可达3600吨,年产值可达18亿元,将为黎药、南药等海南特色中医药的产业化提供强大产能。

  海南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发展中医药产业特别是黎药、南药等特色中成药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如何将优势聚集为发展动能?今年以来,以聚绅项目等一批中医药项目落地投产为标志,海南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用好自贸港和乐城先行区政策优势,加快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着力开发优势“大品种”和“中药+健康”产品矩阵,构建中医药流通出口交易平台,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自然资源+政策优势

  产业发展特色明显

  3月31日上午,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的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好的枫蓼肠胃康颗粒进行扫码出仓,这些药品经包装后将装车运输到全国有需要的医疗机构等。

  “枫蓼肠胃康颗粒由海南常见的两味野生药材牛耳枫、辣蓼精制而成。”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平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00家以上公立医院,占据同类品种最大市场份额,远销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像枫蓼肠胃康颗粒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中成药,海南还有不少。保妇康栓、胆木浸膏糖浆、裸花紫珠胶囊……都是以黎药、南药为基础研发而成。“基于丰富的南药资源,海南已发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南药品种,成果丰富。”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马跃说。

  “今年我们还计划打开印度市场,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王建平说道,海南本地中成药产品非常适合出口东南亚国家,并且一经出口便得到当地认可。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海口药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屠鹏飞认为,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特别是木本植物和黎药,可成为我国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宝库;此外,海南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大量的红树林植物、鱼类和大型藻类、珊瑚、软体动物、微藻类、菌类,其有效成分开发对海洋生物创新药物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海南有近2500种药用植物,包括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牛大力、降香等一大批南药。

  多方发力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海口国家高新区作为全省医药产业发展高地,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优质企业的招引力度,从上下游角度丰富业态,延长产业链。高新区药械创新服务站则提供精准服务,支持企业研发,助推更多品种转化落地。目前,海口高新区已聚集了一批国内发展中医药品种为主的有影响力企业,包括葫芦娃药业、森祺制药、碧凯药业等,还有海南海药、普利制药等综合性企业,同时还新引进以岭药业、修正药业落户园区。

  “我们还与定安、屯昌等地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发展优势,围绕共享信息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产业服务等多方面开展合作。”马跃说,现在正探索构建跨市县联合招商平台,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更好地推动双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海南拥有中成药品种批准文号251个,2021年全省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类总产值为35.04亿元。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海南中医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马跃表示,中医药人才资源储备不足和成本偏高、品种在市场的影响力较弱、新品种研发创新力度不够、优势品种数量少“大品种”数量不多等,都是有关部门和园区着力想要破解的瓶颈。

  目前,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类约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4%,而全国范围内这一数据接近20%。王建平认为,这说明目前海南中医药产品尚处于研究期、布局期、启动期,距离新产品的推出和上市还需要一定时间。

  采访中,有关专家均认为,海南中医药产业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亟需加大支持推动力度,把握当前有利时机,破解上述突出问题,促进海南特色中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

  “接一连三”

  做强全产业链

  如何补短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结合海南省中医药工作实际,我省也陆续出台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这为突破瓶颈提供了新方向。

  从产业方面来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博士研究员刘洋洋建议,要“接一连三”,即以中医药产品制造为核心,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一方面要优先发展沉香等特色南药,打造研发种植产业体系,同时推进本土特色原料药物规模化生产,保障大品种生产。”刘洋洋建议,海南还应该树立南药品牌,依托南药资源优势开发大健康产品,通过“南药+健康”“南药+日化”“南药+旅游”挖掘出更多产业潜力。

  对于刘洋洋提出的建议,本土企业也已经有了明晰的发展规划。“我们准备以现有产品枫蓼肠胃康、红宝太和胶囊及小柴胡颗粒等为核心,推进黄元颗粒、达原饮及暖肝煎等经典名方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成立中药研究院,研发打造肠胃药系列产品群及其他重点产品。”王建平告诉记者,海南海药还将挖掘黎药药食同源精髓,将“常为康”品牌边界有效拓展到大健康领域,在发扬黎族文化的同时,打造海南特色的食品伴手礼。

  海口国家高新区则从产业布局上发力,将中医药板块纳入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高位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马跃表示,下一步,海口高新区将充分借助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在我省中医药资源领域研究的先发优势,利用乐城先行区推动中医药纳入真实世界研究试点的契机,发挥重点中医药生产企业的协调作用,共同进行品种创新;同时,持续加大对中医药企业的招商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的头部企业落地,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及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另一方面,海口高新区还将研究推动海南中医药相关产品进出口通关便利化改革,助推中医药相关产品在海南的便利进出口流动,形成中医药产品流通集聚地,打造全球南药交易中心。(本报海口4月3日讯)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