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正文 分享
面对青年提问 这位诺奖得主为何回答“不知道”
2023年05月18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场】新的对撞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有可能在哪些领域,产生新的重大发现,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推测将来是很困难的,我刚才不是讲了一下费曼(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给我的一封信,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吗?

  【解说】这位面对青年提问,坦诚回答“不知道”的长者,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5月16日,丁肇中出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论坛,分享他从加速器到太空探索的经历心得。

  【解说】作为世界顶尖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曾发现电子半径为零,发现“J粒子”于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他提出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主要目标是寻找暗物质和原初反物质,研究宇宙线起源,目前正在国际空间站运行。

  【同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

  带电宇宙线有质量,它会被100公里的大气层吸收,所以没有办法在地面上(精确)研究带电宇宙线的特性。需要在外太空运行磁谱仪,从来没有人把磁铁放到天上,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指南针的原理,把一个磁铁放到天上,很快就失去控制了。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是AMS发起团队之一,我们设计了一个磁铁,(它没有漏磁 没有二级矩)在天上不转,第一次放在航天飞机上飞行了十天,第二次从2011年到2030年放在国际空间站上。

  【解说】作为唯一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精密探测仪器,AMS目前已收集大量数据,产生了很多和既有理论不符的结果,而这恰恰是丁肇中所乐见的。

  【同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之后,我们才可能建立新的理论。宇宙是最广阔的实验室,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很有限的,我们(AMS)所有观察的结果,都与现有宇宙线理论不符合,所以带来了对宇宙的新认识。

  【解说】1977年邓小平会见丁肇中,双方商定派遣中国物理学家到丁肇中领导的德国汉堡实验组工作,这也成为了中外科技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共事五十余年,丁肇中颇为感慨。

  【同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

  1977年,邓小平建议每年派10个科学家跟我合作,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科学家参加我的团队作出了世界公认的贡献。从那时候开始,(不)少于一千位(中国)科学家参加了我们的实验,我和中国科学家合作半个世纪的体会是,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和领导国际合作的经验和能力,可以继续为人类知识作出重要贡献。

  【解说】如今,丁肇中仍在从事科研工作。他透露,未来AMS将持续收集数据并进一步升级,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

  科学上的事情,不能用投票来解决。我的大多数实验都受到(过)很多人的反对。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好奇心,做新的事情,总有人有不同的意见。(有)不同的意见并不是坏事情,但我个人认为,一定要做最好的,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这样的话才能站到人的前面。

  记者 程宇 北京报道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