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月光
10月11日,“2023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在三亚举办。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作《夜间旅游从何时来?到哪里去?》主题演讲。论坛期间,戴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南发展夜经济有很多独特优势,其中,资源是海南发展夜经济最大优势。
“地处热带地区,海南夜里时间比较长,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气候都比较适宜于人们夜间的休闲和旅游,资源是海南发展夜经济的最大优势。”戴斌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海南旅游商业环境和公共服务趋于成熟,有助于提供高品质的夜间旅游消费产品。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速出台夜间经济的促进政策,加快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游客和居民关于昼夜的心理感知发生了巨大变化,夜间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开始被唤醒、被满足、被创造。”戴斌说,在消费、投资和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旅游活动时间得到有效延展,18时至22时被称为夜间经济的“黄金四小时”。旅游休闲空间得到有效拓展、消费场景持续丰富,除KTV、餐饮、购物外,还有沉浸式演艺、剧本秀、光影秀、音乐节、livehouse等新的体验项目。
戴斌说,推动夜间旅游消费,民有所呼,政必有应。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首次提出发展夜间经济,要求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并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配套服务设施、延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从食品、体育多维度推动夜间消费潜力挖掘和市场拓展。
当前,三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夜经济蓬勃发展,并跻身“2023夜间经济十大新锐城市”。下一步,三亚夜经济如何更好发展?
戴斌给出两个建议:一是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二是文化休闲和高品质的娱乐购物体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希望三亚着眼于游客需求,大力开发文化休闲产品,打造更多精品夜间消费场景。
(本报三亚10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