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昌江王下乡16间文物茅草屋完成修缮
2025年05月04日 11:52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阳秀

  5月3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人民政府获悉,作为海南申报“双世遗”核心文化载体之一,该乡洪水村金字形茅草屋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取得关键进展,16间文物茅草屋已完成修缮。

  位于王下乡洪水村黎族传统聚落的文物茅草屋。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阳秀 摄

  走进洪水村黎族传统聚落,记者看到青山环抱间,一座座形如金字、以茅草覆顶的黎族传统民居静静矗立。据了解,该传统聚落目前存有16间文物茅草屋,是全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黎族金字形茅草屋聚落之一,也是海南申报“双世遗”其中一个点位。

  为精准复原传统工艺与生活场景,近年来,洪水村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与北京清华同衡专家组指导下,通过科学分析材料、采集村民口述史等方式,系统性还原金字形茅草屋原始风貌。例如,修缮前组织原户主实地确认房屋细节,结合历史影像与村民记忆,逐项比对所用木材、墙体结构、屋内摆设等关键要素,确保修复后的茅草屋与村民搬迁前的居住状态高度契合,重现传统聚落的真实肌理。

  位于王下乡洪水村黎族传统聚落的文物茅草屋。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阳秀 摄

  同时,修缮工程开展了黎族金字形茅草屋营造技艺培训,累计培训村民30名,有20人参与修缮,其中5人被选定为茅草屋营造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村民凭借对传统建筑与工艺的深刻认知,在关键环节全程把控,进一步确保了传统工艺的精准还原。

  “茅草屋每个角落、每个部位的用途,我都记得很清楚,在修缮过程中尽力恢复了以前的模样。”王下乡洪水村委会俄力村村民林泽城是参与修缮的学员之一,也因表现优异被选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16间文物茅草屋整体修缮完成,洪水村也正加速推进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洪水村驻村第一书记颜跃维透露,5月底或6月初,洪水村黎族传统聚落将启动环境整治工程(一期)项目建设,重点修复聚落周围环境,也将为文物茅草屋升级消防设备,进一步加强防火功能。

  “后期我们计划推动传统聚落的利用。”颜跃维说,同步建设的“锦绣时光馆”“怀旧时光馆”“四季馆”三大主题展馆将结合文物茅草屋,通过实物展陈、场景还原等手段,系统展示黎锦织造、山兰酒酿造、舂米等非遗技艺。

  据介绍,王下乡在加大茅草屋文物保护力度、保持黎族传统聚落原貌前提下,以“政府+村集体+企业”模式,引进企业在聚落中合作开发黎族茅草屋特色民宿,对外展示黎族文化历史,实现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吸收周边村民固定就业5人,为洪水村集体每年分红32.5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当前王下乡正同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涵盖皇帝洞文化保护利用、雨林自然研学基地、霸王岭驿站、十里画廊雨林驿站等20余个项目的改造和建设。该系列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全部竣工,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当地旅游资源品质,推动王下乡文旅深度融合。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