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佳琪 刘操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加茂河静静流淌。这条发源于藤桥河的河流,是历史的见证——这里的河沙、礁石,都藏着跨越世纪的故事。
河水潺潺,加茂河既流淌着烽火年代的沉重记忆,也荡漾着寻常日子的鲜活气息,更映照着新时代里蓬勃生长的希望。沿着河岸前行,斑驳的桥墩、铭心的往事、巨大的变迁,共同编织成这条河与沿岸百姓血脉相连的画卷。
河底残墩:镌刻苦难 铭记来时路
“我们这条河,可是有一番来头的。”提起加茂河,保亭县加茂镇加茂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国河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的加茂河上,有一座桥连接着加茂村与南茂社区,叫作南茂桥。村里的人都知道,在南茂桥建设以前,这里曾经还有一座桥,被当地人称为‘日本桥’,它见证了日军侵琼的罪行。”黄国河说。
“你看,那就是‘日本桥’的残骸。”跟随黄国河的脚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南茂桥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见裸露在南茂河边上的桥墩。
这些桥墩,到底藏了多少故事?来到南茂社区,记者找到了答案。
在南茂社区靠近加茂河的一处空地上,一座被铁丝网仔细围住的石碑格外醒目。石碑上,“加茂桥日军侵华遗址”的大字清晰可见。碑后,一段文字让那段沉重的历史浮现在眼前——
“1941年日军侵占加茂镇后,强迫劳工在河畔据点修建南茂桥,于1943年建成。长60多米、宽约3米,由简易石墩作低矮护栏,桥头为日军炮楼。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此桥一直作为日军从藤桥向保亭县城运送军事物资的重要通道,当地民众称其为‘日本桥’。1985年10月该桥被洪水冲毁,1986年由南茂农场出资拆除,被拆除的旧桥桥墩和水泥桥面残骸有部分遗留在原址河段上……”
“这些桥墩就是日军侵琼的证据之一。”加茂桥日军侵华遗址是保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茂社区居民陈厚志是该遗址的管理员,他告诉记者,保护遗址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
如今,新旧两座桥,一隐一显。“日本桥”的残墩在河水中静默矗立,见证着曾经的苦难;南茂桥则车水马龙,承载着如今的繁华与希望。
河畔岁月:流淌温情 承载老记忆
从南茂桥沿河岸漫步,眼前草木成片,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多年前,由于泥沙沉积,这里曾经拥有一片洁白的沙滩,承载着河岸居民鲜活的集体记忆。
“那时候,电影《少林寺》特别火,我们这些调皮的男孩子就在沙滩上比武、翻跟头。”加茂村友具上村民小组组长李正茂说,当年他们用树枝当棍子,在沙地上划出 “擂台”,模仿电影明星的招式,打得难分难解,摔倒在软乎乎的沙子上也不觉得疼。
“以前把簸箕往沙里一铲,再往水里筛两下,螺、小螃蟹就装满了,回家炒一盘,鲜得能吞掉舌头。”在加茂村委会副主任黄桂英的记忆里,加茂河的馈赠从不吝啬。
最让人惦记的是河里的小白鱼。“这种小鱼干净新鲜,我们通常不给鱼开肚,洗净了直接摊在石头上晒,不开火就能吃到美味的河鲜。”李正茂说。
河流的馈赠不止于水中生物。经年累月堆积的河沙,成了盖房的天然建材。“我家老屋的墙,就是用河里的细沙混着黄泥砌的。”李正茂指着村里的几栋老房屋说,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能找到加茂河的印记。
这条河还是连接山海的纽带。陈厚志听父亲讲过,早年间没有公路,曾经的三亚藤桥镇渔民就划着船沿藤桥河上行,到加茂一带换粮食。“船上装着海鱼、虾米,我们这边拿稻谷、山兰酒换。”
一来二去,很多人结拜成兄弟。“渔民到保亭有地方落脚,我们去三亚赶海也有照应,就像亲戚一样。” 陈厚志说,木船载的不只是货物,还有藤桥河一脉人家的情谊。
加茂河的水,更滋养了国营南茂农场的黄金时代。
“当年农场种的香蕉、红毛丹,全靠这条河灌溉。”在国营南茂农场的场志馆,南茂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委员符坚东指着场史馆里的老照片说,20世纪90年代,千亩果园沿着河岸铺开,灌溉渠像毛细血管般从主河道延伸到每片果林。
曾经有一年干旱缺水,河床露底,全场职工提着水桶、扛着锄头齐上阵,在河道里筑临时堤坝,硬是引来了“救命水”。“照片里那些扛着铁锹的年轻人,现在都是爷爷奶奶了,但说起当年护水的事,个个都精神得很。”
场史馆的展柜里,还陈列着职工们用过的铝制水壶、草帽,墙上的黑白照片里,一群工人坐在加茂河边的树下休息,有人捧着粗瓷碗喝水,有人赤脚伸进河水里降温。符坚东说:“这条河就是加茂镇的血脉,水流淌着,日子就有奔头。”
河岸新颜:木棉芬芳 碧水向未来
时光流转,加茂河岸的景象早已焕然一新。曾经孩童嬉戏的沙滩虽已变迁,但取而代之的是日益繁茂的木棉长廊。每到花开时节,这里不仅是村民晨跑锻炼、拍照打卡的地点,更酝酿着发展生态旅游的新希望。
清晨六时,加茂河面浮动着薄雾,黄桂英常常沿着新修的步道跑步晨练。她说:“这几年我们在加茂河附近种植了约1公里的木棉树,如今树干已长到两人高。每到二月,朱红的花瓣铺满河岸,花开时我发朋友圈,好多人问这是哪里,我就骄傲地介绍这是加茂河。”
河流带来的,远不止如画的风景。2024年,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破土动工。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建设项目,这里将通过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培育健康与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与高性能生物材料产业链,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一期)预计今年11月建成,目前已经与8家健康、科技、医疗器械等企业及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成后将为保亭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海南保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永丽表示。
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将以“产城融合”为指导,通过“一心一带两轴三核四区”的空间布局,一体化统筹布局生活区与产业园区的交通体系、服务配套,致力于将产业园区打造成宜居的生活家园、宜业的生产乐园、宜游的生态花园。其中,“一带”指的便是加茂河蓝绿生态带,这一规划让产业园与加茂河紧密相连,既依托河流的生态资源,又守护着河流的自然之美。
加茂河的水,从未因时光流逝而停歇。它冲刷过“日本桥”的残墩,洗去过往的伤痛,却将历史的印记深深镌刻在沿岸的土地里;它浸润过沙滩上的童年、木船里的情谊、果园中的汗水,把生活的温度酿得愈发醇厚;如今,它又伴着木棉花开的芬芳、产业园动工的声响,向着更远的未来奔涌。这条河,早已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水流,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它让人们记得从哪里来,更清楚要往哪里去。
河水汤汤,载着沿岸人家的期盼,继续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生生不息。(本报保城7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