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梦瑶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近日在海口落下帷幕。
与往届相比,今年大会中的“海南元素”“海南声音”更加凸显,一个话题被频频提及:当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风口与自贸港发展红利共振,海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驶”向何方?
密集展开的多轮对话中,“海南方案”备受瞩目。封关运作在即,全球汽车产业如何在海南共享发展新机遇?
一
“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及中国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分别达到50%与70%左右,增长势头持续强劲。”大会期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介绍。
在此背景下,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广受关注,人们期待通过这一行业顶级对话平台,探讨不同市场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与协同机制,找到可供参考借鉴的“范本案例”。
对话中,“海南方案”成为高频热词。
世界为何期待“海南方案”?探讨这一话题前,不妨先来看看与会嘉宾眼中的“海南优势”——
一看气候环境,测试场景丰富。
从独特的热带气候环境,到“两环”旅游公路、中部山区等多样地形,海南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二看地理区位,连接“两个市场”。
东南亚,全球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海南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毗邻东南亚,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具有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
三看推广成效,设施趋于完善。
截至目前,海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66.5%,居全国第一;全省车桩比达2.1:1,全省高速公路和乡镇充电桩100%全覆盖,“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等一批国家级试点成效明显。
四看政策体系,多重利好叠加。
一方面,2019年,海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明确全面停售燃油汽车时间表,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另一方面,随着海南自贸港即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更具含金量的政策将叠加落地,显著降低车企综合成本,有助于海南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一系列优势叠加,让新能源汽车在海南“驶”出了无限可能性,也让人们对海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充满期待。
二
从“交通清洁化的鲜活样本”,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练兵场”,再到“全域智能出行新样板”……大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代表、业界专家与学者围绕“海南与新能源汽车”展开讨论,关于“海南方案”的无限可能得以具象化。
比如,海南可以通过打造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和合规实践的天然实验场,成为国际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
“中国已成为全球移动出行发展的研发试验田。”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西良树表示。不少与会嘉宾认为,海南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抓住这一机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测验地和商业检测样板间,构建“标准—验证—应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地。
再如,海南可以率先开展汽车数据跨境流动,打造国际合作的战略桥头堡。
“解决数据跨境流动难的问题,已成为车企的核心诉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建议,海南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打通汽车数据跨境流动堵点,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监管机制,打造汽车数据跨境流动生态圈。
目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正计划依托海南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汽车数据的跨境流动平台,推动海南成为全球汽车数据跨境流动重要枢纽。
又如,海南可以“车路云一体化”示范为突破口,打造全域智能出行样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认为,海南可以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用轻资产的模式夯实数字基建,构建智能汽车、智能道路、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四智融合”的技术体系,真正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化应用与示范。
三
并非停留在纸面“设想”,大会期间,一批项目签约,意味着不少“海南方案”已然落地。
比如,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智能网联汽车(海南)技术服务中心,推动海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产业落地;宁德时代与海南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乘用车和重卡换电站、立体储能示范、物流园区微电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等。
此次大会首日,省委书记冯飞明确指出——
海南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为重要平台,致力于建设全球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件展贸与交易基地、售后配件转运与售后服务支撑基地、面向国际市场特别是热区市场的汽车适配标定与测试基地,推动设立“供应链数据平台”和“供应链跨境交易平台”,构建以海南为中心,辐射主要海外市场的展贸与交易网络,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出海重要基地。
不难发现,这一战略部署涉及供应链转型、产业链拓展与价值链提升,关乎的不仅是海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将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样本与合作机遇。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推进,将有更多国内外车企、行业协会把科研投入、创新项目落在海南。“海南方案”也将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