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以AI赋能系统推进火山文化教育
2025年10月23日 16:57 来源:海口日报
市五源河学校的学生们在参观火山模型。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市五源河学校的学生们在参观火山模型。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用AI还原火山喷发、化学课上模拟火山实验……在海口,火山文化不再只是课本里的名词,而是可触可感、可跨学科探索的“活教材”。通过“学科融合+人工智能”双轮驱动,海口正系统深化火山文化教育,让地质遗产“活”在课堂、更“火”在校园,植入青少年的“乡愁”记忆。

  □本报记者肖卫香

  融合推进 火山课堂丰富多彩

  近年来,市教育局联合市美术家协会等行业机构,组织教师开展火山文化主题调研与采风,系统提升教师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力与教学转化能力。目前,火山文化特色教育已在全市多所中小学扎实铺开,并完成2项省级相关课题。港湾小学、海南华侨中学、永兴中学、五源河学校等一批学校,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火山文化教育实践路径,越来越多的师生写火山、画火山,包含火山元素的艺术作品在全国、省级比赛中获奖。

  在滨海九小,教师高云燕以溶泥技艺,“再现”火山喷发的壮阔场景;市第一中学教师石磊用陶土为原料,“塑造”火山村落民居建筑;椰海学校教师左煜瀚将染色剪纸与火山文化巧妙结合,展现火山地区的生活画卷。“火山是孩子们熟悉的文化符号,剪纸的鲜明色彩能迅速吸引他们。”左煜瀚介绍,学校下一步将成立社团,引导更多学生以剪刀和彩纸再现火山地貌和火山民居风情。

  在五源河学校,火山文化已成为跨学科教学的生动载体,学生在美术课上创作椰子画、贝壳画,用黏土塑出火山石屋,在化学课上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在地理课上演练板块运动、热力环流等抽象概念,让火山知识变得直观可感,持续激发探索热情。

  AI赋能 自主探索火山知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我市部分学校积极探索生成式AI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通过技术赋能,进一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我用AI还原了火山爆发的场景,课本里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来。”市五源河学校学生梁昌顺在AI平台上完成视频创作后兴奋地说。像他一样,海口许多学生正运用AI工具自主探索火山知识,动态演绎雷琼火山文化。市港湾小学美术教师刘治永介绍,学校通过组织地质公园研学、走访火山村落等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火山村落,并结合数字艺术创作,形成从认知到表达的完整学习链。

  市教育培训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教育部门还将强化顶层设计,在全市持续推广火山文化课程,通过举办师生书画摄影巡展、送教送训等方式,从认知与审美层面助力学生加深对家乡的理解。

编辑:陈少婷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