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在海南,这座海上“移动加油站”很忙:今年前三季度,已连续为536艘次国际船舶供油,加油总量累计近25万吨,为巨轮挺进深蓝提供澎湃动力。
这些船舶加的是保税油,对于港口来说,保税燃油供应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与普通燃油相比,它免于征收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船舶保税燃油的供给,关系到港口的竞争力、吸引力。据统计,保税油加注政策可使船舶燃油成本降低约15%。
近年来,海南突出制度集成创新,让企业站“C位”,加速打造国际保税油加注中心,拓展国际船舶“朋友圈”,持续提升港口对外开放水平。目前,洋浦港已开通航线58条,其中外贸航线32条、内贸航线18条、内外贸同船路径8组,构建起“辐射国内、联通东盟、贯通两洋、链接全球”的航运网络。
首单扩容
保税油累计加注超113万吨
在洋浦港,海上有一对“最萌身高差”——长得高的万吨巨轮巴拿马籍货轮“格瑞斯旺”号,长225米,水面高度超20米;一旁的是“小个子”船——长85米的供油船,水面以上仅2米多高,两者高差相当于六七层楼。
“小个子”能发挥大作用。“通过它,巨轮‘喝’上保税油。一共加注320吨燃料油、30吨轻柴油,一下子就能为企业节省约64万元。”看到“格瑞斯旺”号的加油账单后,该轮承租企业工作人员李心然为海南自贸港保税油政策连连点赞,“加油又快,还省钱”。
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是指按照国际通用惯例,为国际航行的船舶提供免税油品供应,所用油品是保税状态下的国外进口油或者国产油。洋浦海事局危防中心主任姜玉峰说,海南自贸港保税油经营前期在洋浦开发区试点,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到洋浦开展燃油加注和服务采购。
“不仅是国际船舶,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同样可以加注保税油。”姜玉峰仍清晰记得,2021年4月8日,中石化“嘉泰299”供油船在洋浦港,成功为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飞云河”轮加注了保税燃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船加油,它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内外贸同船运输加注保税油政策在洋浦正式“落地开花”。
从“首单”的探索到如今常态化、规模化的“N单”运营,姜玉峰见证了保税油政策红利在海南的持续释放:2021年加注420艘次、21.75万吨,到2024年,加注683艘次,供油总量27.61万吨,而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保税油加注536艘次,总量达24.89万吨。据统计,五年来,海南共为国际船舶(含内外贸同船)加注2510艘次,平均每年完成超过500艘次轮船保税油加注,累计超过113万吨。
创新解难题
为拓展全球海运市场“加油”
随着海南保税油加注业务不断增长,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国际船舶进港加注,需要按照传统的进出口岸申报审批模式,申报材料较为繁琐,耗时较长,进入港区会增加成本。”姜玉峰表示,类似“格瑞斯旺”号这样的国际船舶通常仅在锚地加注保税油,并不会进入码头作业,在锚地停泊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
不进港区如何高效加油?海南创新开辟港外锚地,为国际船舶提供一站式“移动加油”服务。
部门合力,齐心破题。海南海事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海南省船舶保税油加注产业布局和相关职能部门对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的管理要求,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儋州市政府沟通会商,有针对性地在洋浦港、马村港选划港外锚地,全力助推船舶保税油加注政策落地实施。
“这片约38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成为海南率先具备燃油加注作业功能的港外锚地。”海南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二级主任科员张向迎介绍,为了满足激增的业务量需求,海事部门积极推动洋浦港1#、2#港外锚地范围的公布和使用,为大型船舶提供了充足的“海上加油站”,从空间上保障了保税油加注业务的顺畅进行。
问需于企,海南海事部门持续优化监管模式,大力推行国际航行船舶“即加即走”等便利化举措。对于国际航行受油船舶,优化进出口岸申报模式,申报材料缩减90%以上,大大提升进出口岸效率;对于仅在港外锚地加注保税油的特定船舶,免除了其办理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申报的手续,极大提升了航运企业运营效率。
今年5月,洋浦港开通北美西岸与东岸航线,10月新增南美西岸直达服务,使客户货物直达秘鲁钱凯港,无需中转,物流时间缩短7天至10天,这为海南进口南美水果、海鲜等特色产品带来极大便利。
“通过内外贸同船运输加注保税油政策,我们已累计完成加注保税油超1.2万吨,已切切实实为船东企业节省了超千万元的运营成本。”海南国盛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应良说,越来越多国际船舶从海南重新起航,开辟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为海南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崛起持续“加油”。
(本报海口11月2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