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打造特色农业“种苗引擎”
□本报记者雷蕾
连片的果树上长满了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11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琼山区云龙镇的海口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浑身长刺的木鳖果、饱满圆润的黄晶果、青翠欲滴的巧克力果……来自全球多地的4000多种热带植物种质资源汇聚在这里,成为热带植物的“宝库”。走在园区,观赏品尝新奇特优热带水果,如同体验一场融合热带风情与农业科技的“全球花果之旅”。
千亩“奇珍”汇聚 特色品种助力产业突围
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占地2000余亩,园区的黄晶果种植示范区内,圆润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用手轻触,果皮光滑细腻。工作人员介绍,园区科研团队杂交选育的金晶1-6号黄晶果优良新品种,已经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推广的条件,不仅果肉清甜多汁,还具备耐储存、易运输的优势,已在海口周边乡镇及省内其他市县、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超万亩,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该产业园负责人张少华说,封关运作后,境外的货物、资金和人员等都可以更加自由便利进出海南自贸港,也给海南传统水果种植带来挑战和机遇。可从完善产业链体系、加强科技赋能等方面发力农产品加工产业,这正是海南农业突围的核心方向。封关运作让热带种质资源引种更便捷,企业和农户在海南就能完成新品种申请,为特色品种落地扫清了障碍。
创新种源培育 政企协同赋能产业升级
在园区占地2000平方米的生物组培育种工厂内生机盎然,培养室内一排排装在袋中的幼苗在营养液中茁壮生长。“这里是特色农业的‘种苗引擎’,我们会持续观测这些引进品种在海南气候下的表现,筛选出最适配的品种进行规模化推广,为封关运作后的产业转型打下基础。”张少华介绍,目前工厂已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种,涵盖蕉科、禾本科类等多个新品种,年育苗能力达1000万株,规模化供应能力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封关运作后的发展,张少华有着清晰的规划:随着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司将从新奇特优热带珍稀水果的引种、育种、生产示范、技术培训、产品回购、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力。以“种苗+技术服务+回购销售”的合作模式,在全省发展黄晶果、冰淇淋果、红牛释迦等超10个农业产业集群,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这些水果销售到各地;同时,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园区将建设成为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种质资源的全球中转基地,将种苗销往全球各地。
目前,除了今年国庆长假开门迎客的全球花果之旅生态景区,园区还在加紧建设冷泉咖啡、火车头餐厅、儿童公园等配套设施,未来将结合特色水果采摘、热带农业科普等项目,吸引游客和研学群体。“我们要让农业不仅能产出农产品,还能创造更多文旅价值,并且通过技术指导、种苗供应等方式,带动更多种植户参与特色品种种植。”张少华认为,抓住种质资源这个核心,做好品种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