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4日讯(记者陈丽园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崔梅丽)11月3日,秀英区首个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正式开馆,通过打造居民身边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科普阵地,增进居民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互动体验,进一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居民更乐于参与垃圾分类。
“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大块的骨头应该归类到哪种垃圾?”……3日下午,位于万达广场的秀英区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迎来首拨参观体验者,大家在有趣的互动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记者看到,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分为垃圾分类智能设备体验区、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区、 多媒体宣教区、垃圾分类礼品兑换区等,突出垃圾分类的趣味性、互动性,通过“垃圾分类大挑战”“垃圾分类知识趣味问答”等体验游戏,让大家乐于参与垃圾分类。在体验馆入口两侧,有一组智能可回收箱和积分兑换和发袋一体机。市民扫描二维码,选择开启不同的分类箱投放垃圾,在垃圾投放结束后,箱门自动关闭,然后对所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作为用户的积分。在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区,体验馆围绕垃圾分类主题设置了多个互动游戏环节,将枯燥的垃圾分类知识与趣味竞技游戏项目相融合。
“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的成立,将成为秀英区垃圾分类工作宣传的新阵地。”秀英区环卫局业务室主任蔡赞恒介绍,秀英区致力于让更多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再利用的好处,通过打造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免费向居民开放,以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大家展示垃圾分类重要性、分类方法及后期处置过程。让大家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生活垃圾如何转变成再生资源,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