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9月1日消息(记者卢海浪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柴文娅)8月30日,秀英区东山镇东星村土地整治项目(一期)子项目二高质量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该区补充“旱改水”耕地面积428亩,预计增加粮食产能15.3万公斤,为打造特色规模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1日上午,记者走进秀英区东山镇东星村土地整治项目(一期)“子项目二”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远处的田野和蓝天连成一片,梯田层层叠叠,“丰”景美如画。
“旱改水”改出一片好风景
沿着田间道行走,清风徐徐,水稻随风摇曳。几个月前,这片绿油油的稻田还是一片撂荒地。“之前由于水利设施缺乏、灌溉条件差,土地未整治前,我们村的土地大面积撂荒现场比较严重,土地分散,村民自己种植一点槟榔、香蕉等作物,基本上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眼瞅着“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东山镇东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荣杆是打心眼里高兴,这几个月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努力下,曾经撂荒的红土地现已重现生机。
“我们按照‘实施一块、竣工一块、验收一块’的原则分步推进,子项目二于今年5月11日开工,按照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施工,同时配套了灌溉排水、田间道路、保水施肥、便民附属工程等。”东星村土地整治项目(一期)负责人侯曼生介绍,项目以整村整片推进为核心,以“土地整理+品质农业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为链条,整体规划、统一布局,通过“三改造三优化三提升”振兴乡村,即改土地,优化资源布局,提升耕地质量;改环境,优化村容村貌,提升生活质量;改产业,优化资源布局,提升耕地质量。
侯曼生说,项目以高效热带农业为基础,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优化产能结构,瞄准国际化水平打造东山农业品牌,结合农耕研学、度假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农业公园,带动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旱改水”出效益 大步走上乡村振兴路
秀英区东山镇东星村土地整治项目(一期)分为3个子项目,立项总面积约1420亩,预计增加“旱改水”指标约1014-1140亩,子项目一约121.13亩,目前基本建设完工,预计可形成旱地改水田指标90余亩。
“‘旱改水’是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后提高了项目区的农业用水的灌排能力,完善了交通设施,改善当地群众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标准化耕地。”秀英区城投公司工程二部部长郭鑫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他们实行网格式封闭施工,开足马力抓进度促发展。
旱地变水田,水田成风景。秀英区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土地整改示范项目,盘活土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对我们村民来说是大好事,下一步我们将规划建设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经济收入,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高荣杆望着眼前这片“致富田”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