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钰婷
4月5日,趁着明媚春光,记者走进美兰区演丰镇山尾村。只见茂密的红树林在水中随风摇曳,白鹭成群栖息岸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该村的产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越来越多村民吃上“旅游饭”。如今,产业兴了,村民富了,生态美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点亮了百姓的新生活。
技术创新助农增产
走进枷椗山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园,鸟语花香,果树掩映,一片片“试验田”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在鱼类养殖区域,一群群红鲷鱼正在水面下嬉戏,一根根管道将鱼池与旁边的水稻种植区相衔接,稻苗在管道中悄悄探出“脑袋”,稻鱼共生的场景吸引游客好奇探秘。
“这是一个工业化稻鱼种养共生循环系统,可以起到‘养鱼不换水,种稻不施肥’的效果。”枷椗山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系统利用咸淡水养殖鱼类,并将富含鱼粪的污水进行处理后输送到稻田,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避免了养殖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的创新,有效解决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据介绍,工业化稻鱼种养共生循环系统的生产力高,且抗风险能力强,不仅解决了村民不愿意种植水稻的问题,还能提高鱼虾产量,实现渔业生产和粮食增收。
去年8月,该系统成功申请到专利,未来将通过不断改良运用提升种养效率,走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以技术创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文旅融合产业兴旺
在山尾村,紧邻红树林保护区的海岸边,一座座低矮的民房有序坐落,这是一家民宿,客房以红树林为主题,随处可见椰壳、船木、煤油灯、草帽等特色元素,让人仿佛置身渔民人家的住所,“沉浸式”感受海南传统渔家文化的魅力。
乡村产业发展势头正旺,当地村民从中获益不浅。5年前,在外务工的村民吴晓霞得知家乡建了民宿和渔家乐,便决定返乡就业,如今,她的月收入稳定,能享受社保福利,还能照顾家人,日子过得安稳幸福。截至目前,该村已有18户村民加入旅游发展合作社,同时带动了40多位村民就近就业,村民“家门口”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接下来将对村庄各产业进行重新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抱团’协同发展,推动实现三产融合。”山尾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强产业助农增收的同时,该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