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口琼山区努力做大做强福鳗特色养殖产业
2021年08月17日 11:41 来源:海口日报

  位于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委会荫生村的“琼山福鳗”养殖基地项目示范点内,碧波盈盈的水塘两旁绿树环绕,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散发出的清新气息。日前,记者走进基地看到,塘里水质清冽,水面下不时有鱼儿游过,吐出一串串泡泡……

村民林祖望向记者展示刚捕捞上来的鳗鱼。海口日报记者史瑞丽 通讯员龙泉 摄
村民林祖望向记者展示刚捕捞上来的鳗鱼。海口日报记者史瑞丽 通讯员龙泉 摄

  鳗鱼一直有“水中人参”之称,“琼山福鳗”又称花鳗鲡,俗称麻鱼、花鳗、溪鳗等,肉质鲜美、价值极高。近年来,鳗鱼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道崇村委会紧抓机遇,抢占市场,努力做大做强鳗鱼养殖产业。

  海口日报记者 史瑞丽

  多方考察寻找致富路

  隆翔生态鳗鱼养殖基地养殖户冯所华是当地村民,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致富门路。2018年,经过多方考察,冯所华从福建引进花鳗苗进行养殖,目前基地养殖水面面积已达到90多亩,投放鳗鱼6.5万尾。

在“琼山福鳗”养殖基地项目示范点,工作人员正在捕捞鳗鱼。海口日报记者 史瑞丽 通讯员龙泉 摄
在“琼山福鳗”养殖基地项目示范点,工作人员正在捕捞鳗鱼。海口日报记者 史瑞丽 通讯员龙泉 摄

  “养鱼就是养水,我们首先是把水调好。”负责技术的张仁奕告诉记者,鳗鱼养殖效益高,但相较于其他鱼类,鳗鱼对水质的要求高出许多,若水质不达标,会造成鳗鱼进食减少、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鳗鱼大批死亡。“所以想把鳗鱼养好可得费一番心思。”张仁奕介绍,基地一方面采用标准化养殖技术以保证鱼苗的质量,另一方面,对饲料质量也进行科学管控,除此之外,还要格外注重水质、温度等要素的管理。目前,该基地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在水域内投入多种鱼苗,并将益生菌投入到饵料和水体环境中,加上水循环过滤系统,不仅提高了鳗鱼生长和抗病能力,还有效改善了养殖环境。

  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

  “不断有客商上门收购,我们的鳗鱼根本不愁卖!”冯所华说,春节后,基地养殖的鳗鱼个头达到标准,开始陆续上市,销往海口市区各酒店。短短几天内,销售量就达到4000斤左右,为他带来了30余万元的收入,目前收购商在水塘边的收购价为每斤65元左右,如果送货价格更高,一斤可以卖到80元。

  “你看,我这网捞到的鳗鱼大个儿的不少,这一条估计有七八斤重。”村民林祖望一边收网一边乐呵呵地说着。记者了解到,基地雇当地村民来打零工,平时抓鱼除草,解决了当地近30名农户村民的就业问题。林祖望来帮忙撒网捞鱼,每天有近300元的收入。

  “传统养殖周期需要五六年,我们科学养殖的鳗鱼三年多就能上市,周期缩短了很多,品质也有保证。”冯所华说,未来,希望能将养殖技术向全村推广,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才能激发农民的生产动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道崇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山介绍,荫生村周边鱼塘多,适合发展鱼塘经济,早期有一些村民养殖福寿鱼,但产值不高。目前,村委会因地制宜,正谋划壮大鳗鱼产业发展,组织大家学习养殖技术,冯所华的养殖基地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预计可带动近30户村民参与鳗鱼的生态养殖,养殖面积可达近200亩。

  “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道崇村附近水塘多,水质好,适合发展养殖产业。”琼山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做好科学规划,做大做强鳗鱼养殖产业,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