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精灵在觅食!看看海南野生动物们的专属“菜单”
2021年10月11日 15:21 来源:海南日报

  文\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放在热带雨林的“居民”——野生动物身上同样适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记录有陆栖脊椎动物54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海南特有种23种。它们或呆萌可爱,或性情凶猛,但都得遵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努力在丛林中存活下来,获取所需食物。树冠上,灌木从中,草地上,溪水里,甚至是泥土下,都可能是雨林精灵们的觅食之处。

  人类进食大都有所偏爱,动物亦是如此。栖居于海南热带雨林的野生动物都有它们的“菜单”。

鹦哥岭地区的猕猴。 陈泽锋 摄
鹦哥岭地区的猕猴。 陈泽锋 摄

  猕猴

  爱吃浆果会掏鸟蛋

  猕猴活跃于林冠层,常年以桑科植物果实及鸟蛋等为食。

  “生活在海南热带雨林中的猕猴,确切来说,是猕猴海南亚种。”鹦哥岭红坎管理站护林员符财瑞介绍,猕猴海南亚种(以下简称猕猴)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成年体长51厘米至63厘米,头部呈棕色,背部呈棕灰色或棕黄色。猕猴具有“食囊”,每当它们大口啃食食物时,腮帮子位置就会鼓出两个“肉球”,看起来十分可爱。

正在进食的海南长臂猿。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正在进食的海南长臂猿。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与海南长臂猿“不下地”不同的是,猕猴虽常年活跃于林冠层,但有时也会到树底下觅食,爱吃各种浆果及嫩枝、嫩茎等,偶尔也会掏鸟蛋或捕捉幼鸟为食。据记载,猕猴在海南吊罗山、鹦哥岭、霸王岭、俄贤岭都有零散种群分布。去年三四月份,符财瑞在鹦哥岭红坎辖区就数次遇见猕猴群。“大大小小有20多只,算是一个大种群 。”他说,猕猴有时会栖居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等近水或阴凉处。

  当地村民告知,红坎附近长有不少构树、笔管榕等野生桑科植物,每年产出野果数量较为可观,这是猕猴经常到此觅食及活动的原因。

俄贤岭上的野果。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椰子狸

  喜好野果不吃椰子

  从外表看,椰子狸长得比较像果子狸,它们白天喜欢待在树梢上,主要食物为枝梢上的各种野生果实。

  “椰子狸爱吃山荔枝、野琵琶、海南蒲桃、龙眼、野香蕉等,只要是野果子,它一般都不挑食。”鹦哥岭护林员符惠全说,在民间,椰子狸也被人称为椰子猫、花果狸。平日里,椰子狸要么独自行动,要么结对觅食,一般不会形成三只以上的种群。符惠全说,椰子狸偶尔也会捕捉鸟窝里的幼鸟或蜥蜴类小动物“换换口味”。

野生荔枝。 符能 摄
野生荔枝。 符能 摄

  据记载,椰子狸在霸王岭、鹦哥岭都有活动的踪迹。有意思的是,虽名为“椰子狸”,但这些小家伙几乎不吃椰子。护林员们猜测,这可能和热带雨林深处椰子树较为罕见、椰子壳太硬有关。

  豹猫

  捕猎高手也讲“荤素搭配”

  豹猫,属于猫科豹猫属野生动物,体型仅比普通的家猫略大,身躯更纤细,腿也更长,但毛色及纹路又与豹子相仿。它如果与你正面对视的话,眼神中还真有点豹子的凶狠劲。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史海涛在《海南陆栖脊椎动物检索》一书中介绍,豹猫在儋州、万宁、乐东、东方、白沙等市县及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等林区均有分布,活动范围很广。“豹猫是杂食类动物,偏爱吃肉类,个头比它小的鸟、松鼠、蛙,它都能吃,有时还会跑到人类居住区偷咬家禽。”霸王岭护林员林清曾多次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低海拔的山区见到过豹猫,“豹猫不像其他野生动物那样刻意躲避人类,它们大多夜间出动,攀爬能力很强,会立地起跳甚至飞跃,牙齿很锋利。”在白沙红坎水库附近,符财瑞亲眼见过豹猫飞跃捕捉停留在较低处枝桠上的鸟儿。他说,除食肉外,豹猫平时也吃榕树果或其他浆果,可谓懂得“荤素搭配”。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豹猫虽然体型较小,但捕猎身手不凡,再加上它们在海南并无虎、豹、豺、狼等天敌,繁衍生息的势头较好。3年前,卢刚与同事在海口城郊一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不止一次发现疑似豹猫粪便。为此,他们在附近区域安装红外线摄像装置,果然捕捉到一只豹猫从摄像头旁跃过的身影。根据推测,该豹猫当时应该是在寻觅鸡、鸭、鸟等猎物。

海南坡鹿。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海南坡鹿。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海南坡鹿

  偏爱牧草不喜野果

  《诗经》有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大致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鸣叫,在原野吃着艾蒿。需要备注的是,这里所说的“艾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为鹿科动物最爱的食物。

  作为珍稀的热带鹿种,海南坡鹿偏爱吃热带牧草,如柱花草、象草等。位于东方市的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模拟野外生境放养着大约400只坡鹿,每天需要给坡鹿供应不少草料。“在热带雨林附近片区,很多野生动物或多或少会吃一点野果,但坡鹿几乎不吃。”在该保护区当了近20年管护员的苏兴雄介绍,成年雌性坡鹿每只体重50公斤至70公斤,雄性坡鹿每只70公斤至100公斤,一只成年坡鹿每天要食用10多公斤新鲜草料。苏兴雄补充说,除了吃热带牧草,坡鹿有时也吃一些灌木的嫩叶及嫩杆。坡鹿在觅食时十分警觉,吃两三口便抬起头四处张望,观察周边的动静。

  柱花草为豆科多年丛生性草本植物,可长至两三米高;象草为多年丛生大型草本植物,“个头”及生长速度都不逊色于柱花草。位于白沙的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也在保护区范围内模拟野外生境放养坡鹿。在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王合升看来,柱花草属于豆科,草质较好,营养价值较高,非常适合坡鹿长期食用。他说,热带牧草叶片茂盛,是坡鹿的主要食物,牧草丛还是坡鹿遮阳、避暑、嬉戏的好去处。据悉,几年前,该保护区在不同位置种植了一批旗草、柱花草、象草,目前热带牧草面积约有300亩。

吊罗山地区的小爪水獭。 资料图
吊罗山地区的小爪水獭。 资料图

  小爪水獭

  昼伏夜出捕捞河鲜

  栖居于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动物小爪水獭,其食物既不在枝桠上,也不在地上,而在河流里。

  小爪水獭学名为“亚州小爪水獭”,全身呈亮赭色至暗棕色,头较短而阔,四肢短小,成年后体重可达四五公斤,模样呆萌可爱。据悉,小爪水獭仅在亚州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分布。近年来,虽经科研人员多次搜寻,我国也仅在吊罗山发现过其身影。小爪水獭隐居深山密林中,白天一般藏在河沟边的石洞或树洞里,夜晚才到溪边捕食,极难追踪。

俄贤岭上的海南树溪蟹。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俄贤岭上的海南树溪蟹。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高峰河里的螺。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高峰河里的螺。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自2017年以来,小爪水獭多次被吊罗山生态科研监测队精心布设的红外线自动相机拍摄到。科研人员在其粪便中发现了尚未完全消化的小鱼头、蟹壳、蟹腿等碎片。“别看它在岸上时动作缓慢,下水抓捕鱼虾的一瞬间很灵活!”吊罗山水獭监测队队员介绍,小爪水獭的食物主要为无脊椎动物,小鱼、小虾、小螃蟹是它们的最爱。此外,小爪水獭是湿地环境的指示性物种,吊罗山片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体环境,水体中鱼虾资源丰富,为小爪水獭提供了适宜的栖居环境。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