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斤 承包204亩农田种菜产量
尽管时值冬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桐海村菜篮子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却是一片温暖如春、绿意盎然的景象。爬满藤蔓的蔬菜支架上,挂着各种或青涩或成熟的蔬果。“来看看我的菜长得如何了?”看菜,是黄凌燕每次到基地要做的第一件事。
作为海南滴滴沃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自2016年起,黄凌燕通过消费扶贫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当地许多瓜菜种植户遇到销售难题,会找她帮忙。通过产业带动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她一直以来想做的事。
近两年,我省增加投入推动菜篮子基地建设,这让黄凌燕看到了机遇。今年7月,她承包了桐海村菜篮子基地204亩农田,用于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业。不过这位销售带货的行家里手,在种菜领域却是个实打实的“新人”。
摆在黄凌燕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基地的沙土地,这种土地比较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如果用不好可能种不出菜。
为此,黄凌燕选择在前期下足功夫:“我们用有机肥打底,同时利用地膜保持湿度。”基地里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引起了海南日报记者的注意,她介绍,这套设备能实现水肥同步管理,让农作物高效吸收养分。
桐海村菜篮子基地按照“基地+新型蔬菜经营主体+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劳动力入股。目前,共有100多位来自陵水各乡镇的农民在基地务工或就业。
看着大棚里长势旺盛的蔬果,黄凌燕心里充满成就感。“海南滴滴沃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基地经营主体之一,与菜篮子公司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协议,19种蔬菜通过平价渠道销售能获得每斤0.5元的奖励。”黄凌燕告诉记者,她承包的204亩农田今年9月启动种植以来,产量已达20万斤。
除了种菜,黄凌燕今年还首次尝试种植花卉。走进她位于陵水英州镇的花卉大棚,只见各色玫瑰、非洲菊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据了解,为了在炎热的陵水种植玫瑰,黄凌燕大胆进行试种,尝试用椰糠进行无土栽培,通过大棚控温等方式让玫瑰长得更好。目前,她试种的10亩花卉,光是玫瑰花就有16种。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黄凌燕说,鲜花产业是“幸福产业”,她计划围绕鲜花,发展婚纱摄影、插花培训、采摘体验等业态,提高鲜花种植的亩产值。
“2021年,我尝试种菜、种花,实现了产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黄凌燕说,未来,她将以菜篮子基地和鲜花基地为基础,发展休闲农业和研学旅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