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三亚加快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城市功能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12月29日 11:50 来源:海南日报

  12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三亚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作了题为《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分析当前三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三亚城市新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

  三亚市党代表们热议《报告》时评价,《报告》“有政治高度、有实践深度、有开放宽度、有经济发展速度、有绿色发展力度、有社会治理厚度、有民生事业温度。”

高空俯瞰三亚湾。
高空俯瞰三亚湾。

  连续八问,提醒认清形势任务

  在海南全省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省委要求三亚当好排头兵、打造新标杆,再次赋予三亚新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亚怎么办?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着力打造开放三亚、创新三亚、绿色三亚、诚信三亚、幸福三亚、清廉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成为展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示范样板,成为展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城市范例。

  加快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这是三亚城市新定位。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这是三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省内、自身四个维度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之后,审时度势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选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三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政策红利为三亚改革开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合作的重要支点,三亚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凸显,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更是三亚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三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三亚大力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免税购物中心。武昊 摄

  《报告》指出,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持续增强,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三亚自身面临的各种发展障碍尚待破解,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直面困难和挑战,《报告》连续提出八问:三亚能否将普惠的政策红利转化为政策叠加优势?在后疫情时代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三亚能否继续保持旅游消费的强劲发展势头?海南自由贸易港承载着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使命担当,三亚能否通过制度集成创新破解基础薄弱、动能不足问题,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三亚实践”?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三亚能否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中继续位居前列,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三亚能否破除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空间受限,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城市功能不完善,民生事业欠账多,三亚能否用新发展理念破解城市发展瓶颈,走出一条资源友好型发展之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最前哨,三亚能否在越来越严峻的风险考验中行稳致远?改革步入深水区,开放进入新阶段,三亚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能力和素质能否跟上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需要?

  三亚市委有关负责人说,《报告》郑重提出三亚未来发展需要思考并答好的八个问题,警醒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三亚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其阶段性特征、面临的形势任务,体现三亚对未来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

  《报告》指出,三亚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改革创新,必然会倒退,必然会落后。

  《报告》提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办好三亚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开创三亚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建设的美好未来。

  多驱并进,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多驱并进,锻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海南经济发展第二增长极。

三亚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推动公共服务品质化升级。武昊 摄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三亚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旅游业依然是三亚经济重点产业,未来要继续大力发展。但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亚必须破除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报告》强调,三亚要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加快打造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跻身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加快创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四区”现代产业体系定位。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三亚高标准布局建设大型文旅消费综合体,大力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开通和加密直达主要客源地国内国际航线航班,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等,提升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品牌形象。

  加快打造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三亚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高质量总部经济聚集区、金融扩大开放试验区和现代商贸产业发展引领区。打造游艇设计、展示、交易和创新中心。推进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打造中国品牌出海中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推动交易平台、保险业、资产管理、上市公司和金融会议等业态集聚,支持海南国际清算所、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发展壮大。布局建设临空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推进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营管理,打造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等。

  加快跻身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依托崖州湾科技城“一城多区”,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全力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设立种业国际贸易中心、种业国际会展中心。高质量建设深海科技城,加快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体系、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遥感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空天信息、遥感信息、卫星测控等航天科技产业等。

在第四届进博会上,观众在选购三亚特色旅游商品。武昊 摄

  加快创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新奇特优”南繁成果,形成“首种优势”,打造热带高效农产品品牌。布局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形成“生产+仓储+保鲜+销售”产业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农田”示范样板。加快建设崖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国家绿色农业先行试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11个重点园区,在三亚布局崖州湾科技城和中央商务区,一个聚集高科技产业,一个聚集现代服务业,这是推动三亚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三亚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新定位,与三亚撤县设市以来坚持的旅游城市定位有一定区别,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彰显三亚要在更多的产业上发力,打造综合性城市的新思路、新愿景。

  相关阅读>>

  今后五年三亚将打造“六个标杆”

  中国共产党三亚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今后五年,三亚将着力打造“六个标杆”,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三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打造新标杆而不懈奋斗。

  打造改革开放发展标杆。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程度全国领先,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各类市场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市场主体大幅增长、更具活力,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海南经济发展第二增长极的支撑力显著提升,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打造国际旅游消费标杆。旅游业态丰富多彩,旅游产品供给充分,旅游环境世界一流,成为新型旅游消费的先行地和策源地、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树立世界级知名滨海旅游品牌城市形象。

  打造南繁深海科创标杆。南繁、深海等重大科研平台和产业项目加快集聚落地,“南繁硅谷”初步建成,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创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推动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推动深海科技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打造生态文明标杆。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成为生态功能提升、资源节约提效、环境治理提质、国土绿化提速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

  打造社会治理标杆。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平安三亚建设迈上新台阶,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突发应急处置能力、防范灾害水平显著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社区自治体系更加健全,基层组织自治功能更具活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全国一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公共服务品质化升级,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本版撰文/悦光 孟南)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