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布春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2022年02月22日 09:09  来源:海口日报

  海南发布春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食品原料严把关 饮食搭配要均衡

  又到一年开学季,春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对此,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春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正确选购食品,保障饮食健康。

  □本报记者 陈晓洁

  疫情防控不松懈

  学校要把疫情防控落实到位,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卫生设施,按规定对相关场所、设施和就餐用具进行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和保洁,保持学校食堂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同时,认真排查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采取分散用餐或错峰用餐方式,避免集聚用餐。学生应积极配合体温测量,打饭时保持1米距离,不扎堆就餐。

  风险排查要跟上

  食堂应全面检查库房内食品和相关产品,及时清理处置过期、变质等不合格物品并做好登记,防止潮湿天气下库存时间久、过期霉变的食品原料进入加工环节,尤其是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干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霉变的食材,对冷冻冷藏的食材要查验是否符合贮藏温度要求,是否超保质期或发生变质。在人员管理上,食堂要及时召集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调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日常管理。

  食堂严把原料关

  食堂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落实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校验、原料采购至供餐全过程控制管理、留样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等制度;把好食品原料采购进货关,从正规渠道进货,按规定索证索票并进行检查;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饪食品时做到烧熟煮透;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消毒产品,并将清洁消毒产品与食品分开存放,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采购食用进口冷链食品注意四个方面

  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进口冷链食品,可通过扫溯源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检测及消毒情况;待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温度恢复到0℃以上时进行消毒,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预包装表面,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或用75%的酒精擦拭2次;加工时要清洗,避免人员和环境被污染,加工容器、砧板、刀等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单独放置,注意清洁双手,不要用手触摸眼、口、鼻,防止交叉污染;进口冷链食品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剩余食品应放置冰箱保存并尽快食用,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降低“病从口入”风险

  师生及家长要注意勤洗手,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吃新奇食物(如野果、野味),不买、不吃“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以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购买零食时,要到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查看标签标识,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有无颜色变化、有无出现异味等现象,不贪便宜购买“五毛食品”。

  日常饮食方面

  家长和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一日三餐,谷物、肉类、蛋、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合理搭配,保证能量、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充分摄入。冷饮、冰淇淋等寒凉食品少吃或不吃,避免食用生食鲜肉制品、水产品等。零食食用应节制,可在两餐之间适当食用,睡前不吃零食,以免造成肠胃负担,引起失眠、龋齿等。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