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冀冀 实习生 李欣欣
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癌症。如何预防女性“健康第一杀手”?3月4日,海南日报健康融媒工作室邀请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主任吴煌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教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首席专家穆籣对乳腺癌相关医学问题在线解答。
吴煌福表示,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并无明确指向。不过,在临床治疗中,他发现,乳腺癌会容易在几类人群中发生。
“首先是乳腺良性疾病病变,比如乳腺非典型增生。” 吴煌福说,月经来潮年龄小(小于12岁)、月经绝经比较晚(大于55岁)、没有生育或者第一次足月生育年龄大于30岁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精神创伤、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食用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热量的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与乳腺癌发病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与其他癌症一样,有一定遗传性。吴煌福提醒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习触诊。重点观察乳房表面有没有橘皮状变化,或者出现酒窝样的改变,或者出现红肿,有无结节和肿块。如果发现类似变化,可以找专科医生诊断。
吴煌福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乳腺癌治疗有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途径,并且效果较好,很多病人可以治愈,“如果10年没有复发的话,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已经治愈。”
不过,一旦乳腺癌晚期出现转移,就很难治愈。因此,乳腺癌早诊早治十分必要,女性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自我触诊、体检等多种手段,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
在很多人看来,得了乳腺癌,就面临切除乳房的风险,这让很多人对手术治疗“望而却步”。
“不少女性担心手术治疗给生活带来压力和负担,而选择保守治疗,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癌症进一步加重的风险。”穆籣介绍,在乳腺癌治疗手段中,外科治疗占很大比例,大概50%以上的患者可能是需要进行切乳手术,包括局部切除和全部切除两种。
为了防止癌细胞转移,手术不仅要切除乳房,还要切除近处腋窝里的淋巴。在业内,把局部切除手术称之为“保乳手术”。
“腋窝淋巴关系到上肢淋巴回流功能,并不是切得越多越好。” 穆籣表示,手术切除时,要精准切除病灶和前哨淋巴,而且在前哨淋巴或者腋窝清扫的时候,要尽量保护上肢回流的淋巴。
穆籣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于部分患者,可以同步施行切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可以在一台手术中满足患者的多重需求。